关于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

时间:2022-08-24 10:13:04

关于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

【摘要】中职学校的种植类专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搞好种植业的教学,才能促进种植业的发展。种植业的教学要与当前形势相符,必须改革专业结构,形成综合性大类专业;改革课程结构,开发乡土教材,增加选学课程;改革原有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实行能力水平考试。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种植类专业 课程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5-01

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肩负着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专业――农学、林果、蔬菜等种植类专业,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日渐萎缩,甚至在不少地方已经停办,与当前形势极不相符。究其原因多方面的,仅从学校内部教学改革角度而言,教学模式陈旧、专业和课程安排设置欠合理以及重知识灌输、轻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加快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使种植类专业重焕生机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改革专业结构,形成综合性大类专业

中职学校的种植类专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搞好种植业的教学,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培养实用人才,专业设置很重要。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往往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设置的专业比较单一,这与过去农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生产主要是为解决人们温饱问题这种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而不适应目前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特色产品。为了适应当前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具体作物种类的教学,更要重视农业生产的综合知识和多项目的生产技术知识。因此,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设置就需要按职业群归类,形成综合性的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种植技术大类专业。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支柱产业来进行选择学习,增加选择性,“通”“专”兼顾,学生毕业后学以致用,自然就能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种植专业办学也就有了的活力。

二、改革课程结构,开发乡土教材,增加选学课程

种植业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随着我国农业逐渐实现产业化和农工贸一体化,农业生产经营者需要的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具备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面对这一新变化,直接培养农业生产第一线劳动者的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就要随之调整,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开发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打破学科体系,设置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原来种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门类多、内容交叉重复,而且以理论知识为主,影响了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的传授。要改革专业教学,就必须要突破原来的学科体系,设立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如种植技术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间的交叉重复,精简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数,又能教给学生全面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2.加大技能型课程的课时比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课程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大技能型课程的课时比重。改革后的种植类专业,可适当增加如育苗技术、嫁接技术、整枝修剪、保鲜等技能型课程,同时可以适当开设农用机电、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等与种植业产中产后紧密相关的课程。同时,课程的内容与范围要尽量涵盖本区域内种植业的主要生产项目,并以生产项目为单元构建模块式教材。

3.开发乡土教材。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之一是特色农业,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必然选择。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加快特色产品的生产,提高特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学校教学服务的目标。通过实施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就业后的收入,使广大学生及家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不仅可以增加办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体现。

三、改革原有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中职学校的种植类专业,要尽可能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行现场教学。实践性强是种植类专业教学的显著特点,只有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自做一做、看一看,掌握其操作技能,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行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把专业组办成教学实体、管理实体和经济实体。在专业实体化办学中,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在教与学的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教师既传授知识,又指导生产、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彻底改变黑板上种庄稼的教学方式,将实践环节的教学落在实处。

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实行能力水平考试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评价学生技能水平高低的常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多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然围着考试内容转,学生高分低能成为必然。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要改变职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办学方式,就需大力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既考专业知识,又考专业技能。可以由学校根据国家的专业能力考试大纲自行自行制定并组织实施,把考试评价的权利交给学校。学校在制定专业能力考试标准及实施考试时,要充分吸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并且与学生的生产实践情况挂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合格要求。

总之,教无定法,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习惯,实行开门办学、实践办学、工学结合,学生能否进得来、出得去、能否学以致用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尺度,这个尺度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

上一篇: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培养面向市场与企业的综合性日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