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只有人均GDP

时间:2022-08-24 09:34:10

“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只有人均GDP

近日,经济学家毛振华表示,中国正由一个发展中国家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门槛。毛振华还称再经过十年发展,中国有望正式进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按照平均汇率折算,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据世界银行2011年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中国新闻网》11月13日)

如果是一位普通百姓,由于知识局限,简单以人均GDP说中国已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样的结论,出自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口中,则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了。想笑,是因为常识都不清楚就乱下结论;笑不出来,是因为这样的结论还出自知名经济学家之口。由此观之,我们不仅还完全没有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而且离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恐怕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将世界国家根据发展程度,划分为欠发达、中等发达、发达三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提出来的,当时的指标就包括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三个,就是收入水平,也不是我们简单化了的人均GDP。后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又补充了识字率、人均寿命、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指标,报告的名字也由最初的《人类发展报告》变成了《人文发展报告》。

最近的一期《人文发展报告》,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11月2日的,明文确认的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44个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巴林、马耳他、阿曼、沙特、安瓜提等国家的人均GDP,都排在44之前,但只因为文盲多,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便只将它们列入了富裕国家,不算发达国家。在包括187个国家和地区的榜单中,中国位于第101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

或许是觉得联合国的统计不够科学,或许是觉得联合国的排名不利于中国国民自豪感的发扬。一年以后,在联合国的最新报告还没出炉之前,中国天才的经济学家就一下子将中国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提升为了“中等人类发达水平国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质却谬以千里。这样的文字游戏发生在一个知名经济学家手中,除了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之外,不仅娱乐不了大众,还让大众心生反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所以编制《人文发展报告》,划分不同的发达程度,除了引导“共同但有区别的人类责任”之外,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以单一经济增长指标衡量社会进步的缺陷,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实现综合发展。在《2011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更是侧重了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相比2010年的报告,美国从第4位下滑到了23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理由是“占领华尔街活动”显示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程度”。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一些国际排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中国税务负担全球第二,中国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中国的清廉指数排名从1995年的第41位下降到了2011年的第75位,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144个国家地区中排133位,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总量的80%,中国每年自杀人数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国依然是全球文盲或半文盲人数最多的国家……就连人均GDP,2011年中国也只排名世界第89位。

我们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门槛,乍一看让人感觉自豪感喷涌,实则经不起推敲。与其罔顾民情常理,取其一貌玩文字游戏,不如与每一位普通国民的切身感受相依相连,对照联合国的标准,检讨我们发展中的问题,科学发展,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当作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上一篇:多彩体验 源自万豪 下一篇:“两桶油”少缴税300亿,减税不能先减暴利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