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僧带徒看高职学生教育

时间:2022-08-24 08:37:00

从唐僧带徒看高职学生教育

《西游记》中,三位徒弟在收心随师西天取经之前,各有“顽劣”之“前科”,令各路神仙头疼。稍作联想,便发现这不是很像目前的高职学生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独特个性,甚至在某些领域“身怀绝技”,但是缺少自律性。作为三者的师傅,唐僧其实并不懂得什么取经途中看似必需的实用技能,也没有什么降妖伏魔的宝贝物件儿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但他却能够胜任师傅角色,这也给我们的高职学生教育提供了几点启示。

首先,作为某一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心有正气。古人云:心不正,则行不端。这是做人之根,也是为师之本。如果师傅心不正、缺乏浩然之气,如何能渡得了他人入正途呢?高职学生不是小孩子,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即使他们以前的中学成绩不好,高职老师也应该首先保证自己心正行端,这样才能在勇于怀疑、喜欢挑战权威的高职学生面前具备向心力。

高职教师有“正气”的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尊重高职生。因为目前社会对高职文凭和学生还有一定偏见,这是“分数教育”的负面社会效应,无法在短时间去除。身为教师对此应该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并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在学校里尊重、重视学生,由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强意识,使他们毕业后具备足够的心理强度与社会偏见碰撞。这种正气的力量是可以通过各种细微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对方也一定感受得到。

其次,高职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唐僧虽然没有掌握其他技能,但是在佛学知识方面绝对是饱读经书,又能以虚怀若谷之态接纳新知识。所以,去西天取经的这一路上,既是唐僧对佛学知识坚持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身边徒弟言传身教的过程。作为教师,假如自身水平不满一瓶,又怎能传授于学生一杯?因此,高职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并以自己的勤奋习惯和探索精神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

再次,高职教师要因材施教。唐僧不但能够平等对待三位技能有差距的徒弟,而且能够通过因材施教来实现真正的平等。他并没有因为孙悟空的本领更高而另眼相看;对猪八戒的那些小毛病,则是不厌其烦地教诲有加;对老实憨厚的沙悟净则肯定居多,从不因其神通不能打败妖怪而有所责备。其实,唐僧之所以能做到这种“平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他心中生命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众生平等”。由于学生的资质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来到高职院校的原因不同,等等,如果教师不能将“众生平等”原则参透并渗透在自己的言行中,就容易使班里不受重视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最后,教师心中应有正确目标且意志坚定。这是在前几项有保证的前提下达到对徒弟正面引导所必需的。作为高职教师,如果心中没有正确的、需要坚定意志去实现的人生价值目标,将无法通过精神力量传递出的个人魅力将学生吸引在身边,也无法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笔者认为,面对日益追求个性化、有辨别、不盲从、身怀“绝技”的高职学生群体,唐僧的言行已经将一位优秀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立体地勾勒了出来,简洁来讲:道德上讲正气,学术上不懈追求,人格上尊重他人,做事上正视困难、勇于坚持。对此,我们应从中有所借鉴。

上一篇:“四个一”工程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下一篇:乐见“最年轻教授”的年龄屡创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