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4 06:50:05

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鲁永菊 周 蜜 谢 辉 宋 微

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和阿司匹林联用对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1例反复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入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阿司匹林;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脂;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43 3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8-0697-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治疗TIA的首选方法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但治疗效果不十分满意,有不少病人会反复发作,并进一步发展成缺血性卒中。一般认为,TIA后7d内的卒中发生率为1%~2%,而30d内为2%~4%。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实际发生率远高于此,有资料显示,TIA后90d内卒中的发生率为10.5%,而各种严重血管事件(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和TIA复发)的发生率则为25.1%。因此,临床上采取何种治疗措施来有效预防TIA的反复发作,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值得探讨。现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反复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病人51例,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为非首次发作。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55岁~71岁(64.8岁±6.5岁)。所有病人均常规做CT检查,部分病人根据情况加做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确诊,排除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以及肝、胆、胰、肾等疾病和严重心血管疾病。将51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者比例、肝肾功能、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试验组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粒,每日3次,阿司匹林(宁国邦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mg,每日1次。对照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共治疗12周。治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诊或电话随访,若上述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则随时加用其他药物,并判为无效。

1.3 观察指标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及肝肾功能。血脂指标包括空腹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检测使用国产Mindmy BS―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测定TC,TG,直接法测定HDL-C,LDL-C。血样标本均为空腹12h留取。血液流变学指标为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检测使用国产SOUTH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1.4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头痛、头晕、耳鸣、姿态不稳、跌倒发作等TIA症状完全消失,12周内未再发;显效:上述症状在2周内基本消失。在剧烈活动后偶尔有症状发作,12周内再发频率减少80%;有效:平时症状已消失,只有在剧烈活动后可有头痛、头晕、耳鸣、步态不稳等短时间发作,12周内发作频率减少6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12周内发作未减少或经CT或MRI检查后发展为脑梗死。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n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治愈8例(30.8%),显效12例(46.2%),有效4例(15.4%),无效2例(7.7%),其中1例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而停用,1例加用肝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愈4例(16.0%),显效8例(32.0%),有效7例(28.0%),无效6例(24.0%),其中2例经CT证实发展为脑梗死,1例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3例加用肝素或其他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2.4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未发现有出血倾向。试验组有3例病人出现轻微恶心、腹胀,但不影响治疗。两组病人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3 讨论

TIA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减少和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对短时间内反复发作TIA的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延缓或防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文献报道国外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来治疗TIA病人。国内目前主要还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延缓因纤维蛋白凝集、血液凝固而导致的血管腔狭窄闭塞。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TIA病人缺血性卒中和心血管事件。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TIA病人,总有效率为76.0%,但对血脂几乎没有改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 近年来脑心通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多重作用受到关注。有报道显示脑心通可以改善高血压、冠心病病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TIA病人,也可以显著降低血脂的TG,TC,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HDL-c的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

在本研究中还可以发现,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用后,TIA的复发频率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2 3%。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其改善临床症状的机制可能为①脑心通的全面调脂作用,使沉淀于管壁的脂质、胆固醇逐渐从管壁移至血液参与代谢,缓解管腔狭窄,增加动脉弹性,减缓动脉硬化;②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的黏附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从而促进血液流畅,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区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③抗氧化作用,脑心通可减少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抑制LDL的氧化能力,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进程;④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脑心通可以减少内皮细胞的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⑤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轻动脉硬化。总之,TIA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心通通过以上多种机制共同达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加上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防止微血栓形成,减少血管痉挛。两药联用相得益彰,较好地控制TIA的复发,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脑心通和阿司匹林联用无明显副反应,病人依从性好。因病例数不多,观察时间还不够长,脑心通和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反复发作TIA的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观察。

上一篇:量子共振检测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100... 下一篇:地塞米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无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