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式大棚草莓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时间:2022-08-24 06:45:39

冬暖式大棚草莓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摘 要] 莱州市驿道镇于2009年进行冬暖式大棚甜宝牌草莓的栽植。通过品种的选育,基地的选择、种植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达到了草莓的高产优质。

[关键词] 草莓 冬暖式大棚 高产 优质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160-02

莱州市驿道镇从2009年开始进行冬暖式大棚甜宝牌草莓的种植, 并采用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甜宝牌草莓果型大,产量高,平均单果重50克,最高亩产可达5000千克;果实呈鸡心形,色泽靓丽,果实表面和内部色泽均呈鲜红色,畸形果少,味美香甜,耐运输。草莓营养丰富,是水果中的上等佳品,被誉为“水果皇后”。冬暖式大棚种植甜宝牌草莓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见效快,管理方便,产量高,收益好的特点,很适合种植户发展特色产业,又因为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特有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 基地选择

育苗基地的选择:选择灌排方便,土壤疏松的地块,最好是一年以上没种过草莓的地块作为育苗基地。

大棚地址的选择:应选光照充足、灌排方便、地力肥沃,从没发生过病虫害和污染的田地。

2 育苗

育苗的目标:培育出定植时所需的壮苗。壮苗的标准:茎粗0.8cm以上,4-7片叶,单株鲜重20克以上,根系发达,无病害。

2.1 育苗地的准备

阳历4月上旬将选择好的育苗地施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袋或腐熟的圈粪1000千克,然后深翻,整平,做成1.5m宽的畦。

2.2 母苗定植及管理

阳历4月上中旬母苗定植,进行育苗。在先前整好的畦中间挖定植沟,沟深20cm,然后浇一遍水并喷丁草胺防草,再将母苗按株距0.3m的行距进行定植,一般100株母苗能繁育出1600-1700株种植苗。母苗定植后立即浇一次透水,然后扣上小拱棚,既提高成活率,又能促进匍匐茎早生多发。保持土壤湿度,7天左右即可成活。成活后若天气晴好7天浇一次水。5月中下旬,根据小苗的生长情况每亩用0.5公斤复合肥兑水浇灌,每7天一次,6月上旬,气温升高,撤掉小拱棚,结合病虫防治,可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母苗所伸出的匍匐茎,每条控制2-3株,每株母苗控制繁衍苗15-20株,以保证壮苗。七八月份气温较高,可采用人工加盖草苫进行遮阴,造成短日照的条件及较低的温度,促使顶花序和腋花序的分化,同时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幼苗死亡。

育苗期正值高温多湿季节,病虫害多发,要加强防治。雨后要立即喷施一遍20%松脂酸铜或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1000倍液防炭疽病,同时要及时清理草莓田间黄叶、病叶和发病株。

3 定植及管理

3.1 冬暖式大棚的建造规格

大棚为坡式结构,呈东西走向,南北宽10m,后墙高2.3m,前沿高1.4m ,棚最高处高13.5m,大棚长70-75m,钢筋棚架,便于机械操作。

3.2 整地,起垄

草莓苗移栽大棚7天前进行棚地的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3000千克,有机肥2袋,然后深翻棚地、整地。移栽前浇一遍水,土壤半干时机械或人工打垄,垄高30厘米,宽70厘米,垄的上顶宽30cm。,在垄的顶部中间铺上滴灌的管道,均匀喷一遍除草剂,然后扣上黑色的薄膜。

3.3 移栽

为争取元旦至春节草莓上市,草莓苗一般在阳历8月下旬到9月上旬移栽到大棚。定植前在黑色地膜上打定植孔,每畦栽2行,株距13cm,每畦两行苗之间的行距为12-13cm,,定植时,要使花序朝向垄的两侧,栽植深度以根颈与土面平为准,不能将苗心埋入土中。

3.4 栽后扣棚前的管理

草莓苗移栽后,滴灌浇水,浇透为止,然后保持每天浇一遍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7天左右可缓苗。此期是花芽分化期,这期间应控肥控水,一般天旱时7天左右浇一遍水,多雨时,应及时排水,尽量使棚内垄沟水能排尽,防止苗旺长,以促进花芽分化,并且采用人工遮阴。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及腋芽和匍匐茎,保持5-6片叶。在定植20天左右(10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0kg;20-25天后第二次追肥,复合肥10-15kg/亩。

3.5 扣棚及扣棚后的管理

3.5.1扣棚

莱州冬暖式大棚草莓一般在霜降前后3-4天(10月下旬)扣棚,也就是平均气温下降到16摄氏度左右时。这个时候50%的植株顶花芽已分化。扣棚前要将老叶、病残叶清理掉并带出棚外深埋。扣棚前田间清理利于草莓植株生长发育。

3.5.2温湿度的管理

扣棚后,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5℃以上。大棚内适宜湿度为40-60%,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建议扣棚后畦沟铺黑色地膜,控制棚内的空气湿度,又可以保证土壤的湿度,还可以防止杂草丛生。

3.5.3棚室肥水管理

灌水:扣棚后,要通过清晨观察植株叶面水分状况决定是否需对草莓灌水。如果清晨叶缘有水滴,可认为水分充足,不必灌水;如果叶缘没有水滴则应灌水。棚室灌水多采用滴灌,也可在膜下灌水。一般不采用明水沟灌,以防止室内湿度过大。

追肥: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特别是叶片大小、厚薄、色泽等来确定是否追肥以及追肥量。长势壮,叶色浓绿,叶大肥厚,不需要追肥;若植株瘦弱,叶小,叶色黄薄需要追肥。11月上旬,顶果达到拇指大小时,就可以进行第三次追肥,10-15天后顶果开始采收时进行第四次追肥;12月中旬进行第五次追肥。以后各花序果开始采收时酌情进行,一般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因为使用滴灌,可水肥一体化,保持液肥的浓度在0.3%以内,切忌过浓,以防肥害发生,根据情况还可以进行叶面施肥。

3.5.4授粉管理

棚内放养蜜蜂,增加授粉率,减少畸型果,提高坐果率,一个棚2-3箱蜂就可以了。放蜂时间是在草莓开花前5-6天(便于蜜蜂适应棚内温湿度)进行直至翌年3-4月份。

3.5.5摘叶疏果

生长期间及时摘除“匍匐茎”、侧芽:当顶花芽抽生以后,只在两侧留2个侧芽,其余侧芽全部去除;“匍匐茎”抽生后也要随时摘除。

疏花疏果:疏花从现蕾期开始,疏除小花、弱花,保留壮花7-10朵。此外,每株留侧花序2-3个,每个侧花序留3-5个果,其余果尽早疏除。注意疏除畸形果、病果、小果、虫果、发育不全的幼果,达到单果成熟后重15克以上;土壤肥力好,秧苗生长壮,单果重均能在15克以上,可适当增加留果量。

摘叶:在开花期,把扣棚前形成的叶片摘除,留下扣棚后新生的叶片;若新叶量不足6片,则应至少保留6片以上;如果摘叶太晚,会影响果实膨大。

3.5.6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培育无毒壮苗、地膜覆盖、滴灌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通过尽早发现病株,治早、治小,早期用药,一药多治,尽量减少农药施用量,同时一旦发现病烂植株、叶子和果实,要立即清除棚外,深埋。

(1)、灰霉病。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生灰霉病。果实发生灰霉病,密生霉层引起腐烂,严重减产。防治方法:预防为主,药剂可选用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炭疽病。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浇灌防治,连续防治3-5次。

(3)、白粉病。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等烟薰剂熏蒸防治,夜间熏蒸,连续3-4次,每次间隔7天。

4 适时采收

冬暖大棚草莓上市以鲜食为主,一般在80%以上果面转呈红色时便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可在果实8-9成熟的时侯采收。早春过后随着气温回升,采收时间可以适当提前。采摘时要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注意不要摘晒热的草莓,以免腐烂变质。采摘时要轻摘、轻放,避免损伤、刺伤,同时要分级包装。一般亩产草莓2000千克。

上一篇:小议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解决坡屋面渗漏形成的复杂原因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