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时间:2022-08-24 06:00:24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源动力。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某种知识存在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和获取的动力,是让学生高度集中自己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来研究。这样就会十分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语文教学获取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够营造出比较理想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更加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展自己的探索过程,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及氛围呢?

一、运用和谐、民主的课堂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现语文知识和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赖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语文课堂中较好地配合教师,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比较活跃的活动学习方式,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整个语文课堂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带来的快乐。教师教学要确保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过程中,使整个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最能够促进学生发挥自己创造力的条件是民族。”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只有在比较宽松、平等、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知识的答案有时并不是一成不变,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就体现在其答案的丰富多彩和形式各异上。语文教学中相同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是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知识基础以及心理状态不同的表现。面对学生这些答案,教师一定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个性,为学生建立一种能够自由言论和民主交流的学习平台,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及发挥空间。同时,教师一定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和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创建出应在更加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发现和肯定自己

小学生还不具备很强的逻辑能力和分辨能力,这时教师对他们做出的严厉指责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教师和这门学科产生厌烦的心态。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得到教师表扬和鼓励的,因此,教师的眼光不要总是放在学生的缺点上,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一双慧眼来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学中总是数落学生不停地进行批评教育效果并不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是容易实施的,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却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赞赏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教师一个小小的奖品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力量去探索;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让学生在整堂课程中都精神焕发,集中力高度集中。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性地鼓励和夸奖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喜悦和幸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使课堂更加活跃和宽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赞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创造能力以及探索求知的动力。教师的称赞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就会让我们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来自主性地探索知识,体现自己主人翁的学习地位和价值。为此我们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设计和营造出探索知识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环节中来。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见解,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学能力等。这样就会有利于教师在以后教学中采取更加适宜的方式和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样也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大的探索动力,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能够保持十分活跃的思想,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四、运用平等完善的评价制度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只能凭借学生考试的成绩来确定,这样就会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漠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对成绩的偏性重视,忽视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建立平等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准则中意识到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对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及提高,从而激发学习的进取热情和动力。我在教学中,会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情况,例如检测一些背诵或是抄写的作业时,我便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再巩固一遍知识,加深印象和记忆,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平等的教学评价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改善自己,不断壮大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定要为学生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信赖学生、赞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弘扬雷锋精神,走思想道德建设特色之路 下一篇:人本思想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