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胜利大街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4 05:38:05

沈阳市胜利大街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应用研究

摘要:对城市街道的改造是当前城市快速发展中有机更新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城市街道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可使城市空间发生变化,从而激活城市潜在活力,刺激其周边区域的良性发展,所以街道的改造已成为城市设计中的触媒点。将城市设计中的理念应用到城市街道改造中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沈阳市胜利大街为例,通过分析和设计实践,说明了城市设计在街道改造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街道改造;城市设计;胜利大街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沈阳市胜利大街简介

沈阳胜利大街位于沈阳市中心域区,南北连接沈阳皇姑区和浑南新区以及苏家屯区,东西紧靠太原商贸区和铁西新区。

胜利大街经过百年的历史已发展成总长4.4千米、宽280米的商贸物流产业带。内有五金机电城、塞隆眼镜市场、塞隆纺织市场、南二中国小食品城、沈阳温州城等市场。随着沈阳站改造、沈抚城际铁路、地铁工程、SK客运站等工程的实施,胜利大街沿线改造势在必行,而且要进行高目标高起点规划,在几年时间内将它打造成辐射东北地区的电子商贸物流产业带。

2.现存问题分析

通过多次现场调研,笔者发现该区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 建筑风格差异较大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胜利大街两侧环境差别较大,有的地块高楼林立,更多的地块房屋低矮破旧,沿街立面混乱,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

②市场类型单一、分散

市场分区不明显,商品的分类混杂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区分。

③ 交通系统混乱

由于人流、车流量较大,交通系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出现交通堵塞、人车混行、马路货场等现象。

④ 街道绿化缺失

区域内建筑密度较大,没有考虑到空间层次,道路绿化。没有规模较大的城市开放式绿地,缺乏明显的场所感。

⑤ 夜间亮照明不佳

由于临近沈阳站,到了夜间还有较大的人流量,但区域内的照明不能满足要求,却街道整体亮化没有重点,呈现纷乱的效果。

对以上五点问题的解决将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3.街道改造的目的与原则

3.1街道改造的目的

① 完善旧街道功能

通过对街道的改造,有针对性的完善原有功能性缺陷,以满足当前或今后的使用的需求,如:交通、游憩、绿化、市政、绿化、商贸等功能的完善。

② 改善人居环境

由于街道历史久远,很多城市基础设施都已陈旧,通过改造可以针对人居环境较差的制约因素予以重点改造。

③ 提升城市品质

街道改造既完善功能,也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提供更加舒适、美观的城市环境,增加人文内涵和城市特色,有效提升城市品质,从而成为沈阳市对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3.2街道改造的原则

① 保护历史风貌

沈阳站地区是沈阳最重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本次改造要充分体现沈阳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和沈阳的地方建筑特色。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空间环境采取保存、利用、创新等途径,承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景观。

② 合理分区改造

笔者参与设计改造胜利大街的范围为从南五马路至北二马路之间的区段,鉴于本次进行改造的街道长度近1400多米,跨度较大,其中的建筑功能、风格不一,应该在考虑整体的同时分区进行设计。在空间上把胜利大街分为三个区,分别为: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环境协调区。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沈阳站、沈阳铁路宾馆、沈阳饭店、沈阳医药大厦四幢历史优秀建筑。

建筑控制区:主要包括沈阳温州城、沈阳铁路物资交流中心、沈阳SK长途客运中心、沈阳和平宾馆等建筑风格和核心保护区较接近的建筑。

环境协调区:主要包括沈铁家园、东北礼品城、中铁九局总部大厦等新建建筑。

针对这三个区域的建筑,在改造中尝试在胜利大街发展成东北最大的电子商务中心的同时,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对于核心保护区尽量保持原来街道的影子,保留沈阳人记忆中的“沈阳南站”;对于建筑控制区,努力让控制区和核心保护区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色彩搭配上形成呼应,以防出现建筑风格“戛然而止”的现象,形成胜利大街对外的统一街道风貌。

4.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实践

沈阳胜利大街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得在改造时要有针对性,改造强调旧城空间延续可更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主要基于城市街道整体风貌与空间,结合规划发展,进行重点改造。

4.1确定街道个性,保留街道风貌

沈阳胜利大街尤其是沈阳站对沈阳人来说有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对于历史建筑,尽量恢复原样,在环境控制区的建筑应在色调上保持和核心区的建筑一致或者相近。新建建筑裙房部分可建骑楼和沈阳站的拱廊保持联系,高层和裙房的色调也应与沈阳站的砖红色有呼应,街道对外的整体风貌得到统一,城市的形象也会得到提升。

4.2合理分布市场,有效疏导交通

街道市场群的合理布置,对于聚集和疏导人流有重大意义,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便利。胜利大街主要商业活动多种多样,在规划时根据同类商业活动合理分布。

胜利大街改造过程将经纬客运站的运输压力转移到新建的SK长途客运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样从沈阳南站下车的旅客不至于直接涌进本来就并不宽敞的经纬客运站,而是沿街道步行一小段路程到达SK长途客运站,这样对于三条街道交汇处的交通拥挤情况有很大的改善。(图5)

新建的温州小食品城对于站前人流的集散也起着作用,改变了以往人群沿街道一边行走一边购买商品的情况,并且提供了一个更为良好的购物环境。

4.3控制建筑高度,营造宜人气氛

胜利大街街道全长4400多米,交通流量大,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迅猛,道路目前显得不堪重负,尤其是沈阳站正对面有中华路、中山路与民主路三条道路的车流汇集,因此对交通的重新疏导显得尤其重要,方案采取将中华路、民主路和中山路段建成完全的步行商业街,把车流分到邻近的其他支路,缓解沈阳站出战旅客和胜利大街交通的压力,同时增添了商业氛围。

对于街道空间的感受,根据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提出的理论,如果建筑的高度为H,人行道的宽度为D,D与H的壁纸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空间感知。

当D/H

当D/H=1时,即人行道宽度于沿街建筑高度相等,场所空间就会给人以内聚,安定和不压抑的心理感受。这种空间尺度能够吸引并鼓舞人们进行良好的户外活动。

当D/H=2时,场所空间带来开阔和空旷的空间感受,围合界面的后侧建筑成为组织空间的一部分。

当D/H=4时,场所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单纯的物理空间,围合感消失,人们只是其中的过客而不会停留。

胜利大街核心保护区的建筑高度已定不变,因此对于不同空间感受的获得,关键在于限制新建建筑的退后或裙房高度,根据建筑的功能和性质相应的调整裙房高度H,与街道宽度D获得理想比值。街道改造要尽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打造有特点的空间风貌。在延续、保护、更新思路下的改造,重点整合空间形态,使街道景观质量

得以提升。对陈旧的外墙进行重新涂装,注重了建筑原有体量、风格、尺度,形成整洁美观的街道。注重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协调。

4.4加强节点建设,丰富绿化方式

街道改造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改造并提供人性化的活动空间,为市民丰富的活动提供空间载体,形成为城市中移动功能活动服务的集中场地,精心配制文化休闲,体育健身设施,为市民休闲健身等活动提供开放活动场地。

加强绿化建设是解决城市绿地少,人居环境质量低劣等问题的有效方法。城市中的绿地面积有限,为提高绿化质量,可多利用立体绿化,尽量“占天不占地”,留足街道的功能空间和活动场地,结合各建筑的入口广场进行植物搭配,获得良好的绿化效果。

4.6改善亮化工程,提升整体效果

亮化工程的原则也和街道分区相同,对于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目标都是在保持街道统一风貌的前提下突出重点。

首先将核心保护区定位为高亮度区,建筑控制区次之,作为过渡连接环境协调区。对街道亮化制定统一规划,合而不同的原则。对三个区域再次进行细分,针对居住、商业、办公等分别制定具体的亮化原则和照明方式。分别彰显各个区域特色,突出重点。

5.结语

街道改造无疑是旧城更新中的重要内容,与建设新城相比,改造的投资省钱见效快,社会综合效益高。而且对街道功能调整与完善、历史的

继承与延续、人居环境的提高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于旧城复杂与新的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设计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日本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Kevin Lynch.项秉仁,译.城市意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邹德慈.城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5]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7]齐康.城市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8]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段进著,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人性场所-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俞孔坚孙鹏王志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补... 下一篇: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