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对寒区水稻应用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2-08-24 05:37:03

有机肥对寒区水稻应用效果的研究

摘要:利用商用有机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0吨/公顷商品有机肥能够增加水稻分蘖4个/穴,穴穗数大于7个,千粒重增加4.8%,产量达到9452.7 公斤/公顷,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提高7.8%,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关键词:寒区水稻;有机肥;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15

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的主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和稻谷产量居全国之首,化肥在粮食稳产、增产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作用,长期施用速效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理化性状指标降低、严重污染环境,个别地区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改变单一化肥施肥模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在稳产水平下发展有机粮食产品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土壤培肥和施肥是攻关的主要技术环节[1-2]。

有机肥包含N、P、K、Ca、Mg、S 等大中量元素、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等,能够提供作物养分、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特性、促进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6]。宇万太等进行了5年有机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作用[7];方思明研究表明:施 3000公斤/公顷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单株蘖数增加0.43个,高峰苗数增加27.0万株/公顷,增产561.0公斤/公顷[8]。针对寒区水稻特有的生态区域和土壤条件进行有机肥施用量研究,为提升黑龙江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指导水稻大面积使用有机肥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黑龙江八五二农场第二管理区第五作业站(N:46°18′06.2″;E:132° 46′ 13.6″),土壤为潜育白浆土,秋翻地,老稻田,地力水平中等,试验面积1亩。耕层土壤理化指标:pH值6.5、有机质含量3.89毫克/100克土、速效氮6.865毫克/100克土、速效磷3.347毫克/100克土、速效钾12.264毫克/100克土。

1.2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垦鉴稻6号;有机肥为黑龙江省农垦三龙生物有限公司生产(N+P2O5+K2O总养分≥8%;有机质≥30%);常规肥料为54%水稻A3配方肥(N-P-K=23-21-10),八五二配肥站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CK):当地常规施肥量。施用方法:基肥。水稻A3配方肥20公斤/亩;返青肥。水稻4.0叶龄期施用尿素5 公斤/亩;分蘖肥:水稻5.5叶龄期用大庆氮钾肥5公斤/亩,硫酸铵4公斤/亩;穗肥。水稻9.5叶龄期施用大庆氮钾肥5公斤/亩。处理2:有机肥20 吨/公顷,施用方法:基肥施入,生育期不施用化肥,不追肥。处理3:有机肥30 吨/公顷,施用方法:同处理2。每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亩。每个小重复用土埂隔离,不能窜灌,除施肥差异外,其他田间管理保持一致,代表当地较高管理水平。

1.4 田间管理

5月3日施入基肥后泡田,5月5日水整地,5月8日喷施封闭药,5月15日插秧,机械插秧,株行距 30厘米×14 厘米,穴株数5~7株/穴,栽植密度 8.0 万株/亩,5月18日返青,6月8日喷施除草剂,6月25日综合防治病虫害,9月15日收获。

1.5 田间调查

考察水稻生育期不同时期植株性状和影响产量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

2016年试验地遭遇极端天气影响,4~5月降雨量较历年多124.2毫米,6月下旬~8月中旬降水量较历年少100.6毫米;8月下旬~9月中上旬降水量^历年多50.5毫米;5~6月日照时数较历年少117 小时,6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偏低0.77 ℃,8月下旬~9月中上旬日照时数较历年少89.1 小时。水稻前期受低温、多雨气候影响,返青期返青速度慢,分蘖期分蘖率差;中期温度、光照、降水较适宜水稻生长,后期雨水偏大,光照不足,结实期千粒重小,稻谷损耗大。

2.2 水稻生育期进程调查

由表1可知:处理2与处理3生育期日数较处理1延迟7~8天,表明有机肥肥效后期较大,导致水稻贪青,生育期总天数延迟。

2.3 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

试验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如纹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和潜叶蝇,但发生程度不大,不影响最终产量,倒伏现象不严重。

2.4 水稻生育期植株性状调查

2.4.1 分蘖前期调查

由表2可知:有机肥处理的植株株高、分蘖和植株干重指标均小于常规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与上述指标呈现正相关趋势,主要原因为有机肥释放肥效较大,抑制秧苗前期生长。

2.4.2 分蘖末期调查

由表3可知:有机肥处理的植株株高、分蘖和植株干重指标均优于常规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与测定指标呈现正相关趋势,田间观察可以看出,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叶片颜色较绿,作物生长较旺盛,有机肥处理的试验结果优于常规处理。

2.4.3 齐穗期调查

由表4可知:齐穗期有机肥处理的水稻株高、穗数、穗长、叶干重和穗干重等指标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指标,有机肥处理的水稻在齐穗期未出现脱肥现象。

2.4.4 收获期主茎考察指标

由表5可知:有机肥处理的株高、分蘖和穴总粒数指标高于常规指标,由于有机肥后期肥效过大,导致水稻生育期延长,植株后期贪青,随着有机肥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穴总粒数、株高和分蘖与施肥量成正比。

2.4.5 收获期主茎考察指标

由表6可知:施用有机肥不同处理的千粒重、谷重等指标均高于常规处理,表明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大,呈现正相关趋势;有机肥不同处理的产量指标高于常规施肥产量指标,均具有增产效果,但考虑到经济效益,处理2施肥量较好。

3 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施用20吨/公顷商品有机肥能够增加水稻分蘖4个/穴,穴穗数大于7个,千粒重增加4.8%,产量达到9452.7公斤/公顷,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提高7.8%,具有明显增产效果。因此,施用商品有机肥施肥模式简单,生育期面追肥,省工省成本,增产效果显著,操作性强,对生产绿色水稻有机肥施用模式具有借鉴作用,可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英,赵秉强,李絮花,等.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08):1591-1599.

[2]姜丽娜,敬岩,符建荣,等.有机肥提升高产稻田生产力及土壤生物活性作用研究[J].土壤通报,2010,41(04):892 -896.

[3]赵云涛,严才德.棉花专用有机生物肥施用效果的研究[J]. 中国棉花,2001,28(08):22-23.

[4]李远明,申庆龙. 生物有机肥在优质大豆生产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大豆通报,2002(03):7-10.

[5]曾庆利,龚春华,鲁艳红,等.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施对油稻稻三熟制作物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12):47-50.

[6]朱国奇,张玉烛,曾翔,等.高档优质稻有机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9(07): 22-24.

[7]宇万太,姜子绍,马强,等.使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05):1057-1064.

[8]方思明,戴波.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4):86-87.

作者简介:卢念文,在读硕士生,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

上一篇:优质服务护理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影响 下一篇:教育方式最优化在于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