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不妨追求些“个性”

时间:2022-08-24 04:40:28

专业选择不妨追求些“个性”

好多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或考研选择专业时,都被琳琅满目的高校名字和色彩纷呈的专业迷了眼,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一分为二地看,这也说明现在的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人生规划。从某种程度上看,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非始于毕业之时,而在于入读大学时的专业选择。

从国际范围的生涯教育发展状况来看,专业规划甚至可以延展到基础教育阶段,毕竟专业选择与兴趣、与个体优势有着很大的关联度。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可以说专业选择是“个性”的。而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看,这样的选择准则也是比较理性、比较科学的。

众所周知,大学专业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别,多数专业都与社会现实需求紧密相连,比如计算机技术、医学等专业,都会随着技术进步与时代需求进行更新换代。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新专业会应运而生,而一些专业也会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很难保证一个专业如松柏般“长青”, 目前“火”的专业也难保几年后不是“祸”,例如2002年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还供不应求,2012年英语硕士都为找工作发愁。人贵有自知之明,切记与人攀比或者盲目跟风,片面追求热门专业。

可见,基于自身优势与兴趣,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专业选择无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笔者认为,在个人智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应该三维立体选择专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擅长什么,客观允许什么。前两个是“知己”,最后一个是“知彼”。比如,自身条件有限,报考个人喜欢而且擅长的名校的冷门专业或者普校的热门专业都是避开竞争的上策。不争第一,只做唯一,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要选择一条客观条件允许的符合个人志趣的道路。有些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只是看到市场的需求,一味选择热门专业,这不乏急功近利的嫌疑。

反观我们的大学,也应理性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许多人认为,专业应该根据市场来设置,但是有些涉及我们国家基础科学发展的专业不能丢,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学中某些专业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才能形成自己的“拳头”专业,而大学实力如何,一定程度上要靠这些名牌专业来说话,比如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哈佛大学的商科,无不有着厚重的积累与长久的传承,非朝夕所能成就。

高校应该在“个性”建设与社会需求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理所当然,作为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不能只看到市场的需求,追求些“个性化”未尝不是一种理想选择。

上一篇:推进校企合作 打造品牌专业 下一篇:人才结构调控需建立“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