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打折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4 04:26:30

“商品打折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8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纳税问题”和“利息问题”,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本思考方法。

例4主要呈现了图书打折出售的情境,教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材还要求学生对解答的结果进行检验,借检验向学生教学根据原价和实际售价求打几折,以及根据原价和打几折求实际售价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打折的几种形式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上,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3.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决有关折扣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打折

1.引出打折的概念

利用课件出示节假日商场热闹的场面,师问:商场里为什么这么热闹呢?

2.引导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底注。

师问:什么是打折?打“八折”、“八三折”是什么意思?

小结:商场把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打折”出售。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八十三出售。

师追问:打七五折呢? 打八八折呢?

出示:

说说下面每种商品是打几折出售的。

(1)一架钢琴按原价的百分之七十出售。

(2)一台电视机按原价的百分之九十五出售。

指名回答。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师出示:

算出下面的商品打折后的价钱。

(1)一只足球原价是68.00元,九折出售。(九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

(2)一台收录机原价380.00元,七五折出售。(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75%出售)

(3)一只书包原价50.00元,八八折出售。(八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8%出售)

生独自解答并交流。

问:打折后的价钱和原价有什么关系?

小结:现价折数*原价=现价(折后价或实际售价)

课件呈现例四。

1.理清题意

问:情境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并板书:打八折,用了12元, 求原价。

2.分析数量关系

问:(1)买一本《趣味数学》用了12元,这是现价(实际售价或折后价)还是原价?

(2)“打八折”是什么意思?

(3)这本书的现价和原价有什么关系?你能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原价×80%=现价。

3.列出方程并解答

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里,哪个价是已知的?哪个价是未知的?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吗?

生尝试列方程并解答。指名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问:解方程时对于式子里出现的百分数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分数然后进行计算)

X=12/0.8

X=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4.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师:我们已经求出了商品的原价,但是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这就要求我们对求得的答案进行检验,同学们开通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检验呢?

生交流反馈。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现价除以原价,看是不是打八折;二是原价乘以百分之八十看是不是等于现价。

(让学生检验一方面可以检验答案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检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体验现价、原价、折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1)一台取暖器的原价是280元,现在的售价是252元。这台取暖器是打几折出售的?

(2)一件夹克衫原价80元,按七八折出售。这件夹克衫实际售价多少元?

(3)服装店为了促销,所有服装一律九折。张阿姨买了一件羊毛衫付了180元。这件羊毛衫原价多少元?

生独立解答。

师生共同评议。指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

(通过这三种不同题型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原价、折数、现价三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折扣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解决时要注意些什么?

大家回去了解一下,你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和打折有关的信息,收集起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教后反思: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丰富的经验背景,他们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所以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把这些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另外,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所有见解,理解这些见解的合理性,洞察学生的各种看法的来源,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地“告诉”就能够凑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思想,彼此做出某些调整。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便会形成理解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上一篇:11个小时的探亲假 下一篇:从改变学习方式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