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语文教学中的华彩乐章――语感

时间:2022-08-24 12:23:57

弹奏语文教学中的华彩乐章――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好的语感,可以使人们在一瞬间辨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词的感彩。好的语感还能使人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在短时内完成联想、比较、揣摩领悟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并完成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

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说,重视语感的培养也将收到更突出、更全面的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都必须以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先决条件,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语感的培养应当是语文教学中与知识教育相比而言的华彩部分,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以读为本,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材料,高度重视读(诵读、默读、熟读、多读),并把诵读视为最主要的方法,这是从语感的直接、整体感知出发的。以文言教学为例,虽然翻译可以从某种程度传达出课文字句所包含的意思,但是对有些课文来说,诵读养成语感却更为重要。比如,《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宫的奢侈靡费:“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对学生而言,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其磅薄的气势,强烈的讽喻色彩和酣畅恣肆的文气。

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强调投入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这种体验,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虽然阅读是最个人的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从书中的种种角色回到自我,直面人生,直面良知。比如,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些文本,特别能够引起初尝人生滋味、追求心灵空间广阔的学生们的共鸣。所以,当学生面对这些文本,他们能在读的过程中点燃自己的心灵,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其次,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保证。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主体原先积累与储存的经验、知识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一般说来,语文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主体在处理当前问题时所需要的已经内化的经验、知识越丰富,它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直觉的形式心理素材都无一例外地来自主体原先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的并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所以,积累大量的信息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保证。信息汇入量越大,学生的思想内容就越丰富,其感受能力就越强。实践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

第三,强化语言训练,是使学生语感能力深化的有效方法。学以致用,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例如,在散文教学中,对初中生而言,那些优秀的范文,如《春》、《济南的冬天》、《背影》、《散步》、《紫藤萝瀑布》等,以其轻灵的笔触,贴近学生认知的内容,人文化的思想情操带给学生们强烈的美的享受。作为一个系列的承继性,到了高中阶段,《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陈情表》、《荷塘月色》都是初中阶段优秀散文的继承和发展。从内容上来说,它们体现了散文“从平凡处所走进极乐世界”的惊喜;从情感体验上来说,体现了作家真见、真知、真性、真情;从串珠连线的手法到心灵共鸣的审美形式,语感都可以将散文规律内化为美文直觉。教师的训导启迪和学生的练习操作反映着师生之间的双向关系。在讲堂式的学堂里,所谓的条分缕析的方法将浑然一体的作品割裂为抽象干瘪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忽略学生对整体作品的感知与直觉体悟,不仅破坏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也把受教者的灵性和个性给毁掉。所以,应当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形成较强的语感。

席勒也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人对人生的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感的培养在学生个性化和人格化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冷暖自知的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语言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语感训练方法,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唯其如此,“语感,这个核心的、体现着语言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华彩段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显出它熠熠的光辉。

上一篇:聚焦人本:铺就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阶梯 下一篇:刍议体育与健康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