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演苏:投连险不应该喧宾夺主

时间:2022-08-24 11:41:50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保险学会常务理事。

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咨询教授。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平安社会监督员。

从事保险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年,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0余篇。主编、参与编作、教材、工具书60余部,获得各项奖励百余项。

专访背景1:

2007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可以称为“投连险时代”,几乎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投连险产品,总体投连险保单销售增长迅猛。但同时,保监会也陆续收到越来越多反映投连险销售误导方面的投诉,主要表现为:对产品解释不清、隐瞒费用扣除和夸大合同收益等。

为此,2007年9月11日,中国保监会针对各家人身险公司下发了一则通知:《关于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家保险公司在销售投连险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高度重视销售误导问题,将销售误导作为行业重要风险予以防范;二、加强销售队伍管理,提升销售队伍整体素质;三、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确保信息披露的客观,真实和完整性;四、完善电话回访制度,加大对销售行为事后监督;五、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对投资连结保险的规范力度。

投连险到底应不应该买?什么样的人群才适合购买投连险?正确的保险规划理念应该是什么?保险是投资还是保障?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著名的保险专家郝演苏进行了专访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低收入不买;高收入远离本土保单

钱经:在您眼里,中国保险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郝演苏:我注意到一个情况,民政部最近公布了2007年上半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大概是1800多人,那个新闻会我也去了。但这1800多人当中,没有一家进行保险索赔。当然,由于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其中最多数显然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就是说,我们社会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险普及率还很低。

还有一个数据,是香港保监处公布的:2006年在香港的人寿保险税收当中,有58亿元来自于内地访客――“内地访客”的含义,无非就是内地人跑到香港旅游期间买当地的保险产品。显然,能够到香港旅游买保险的人应该是收入偏高的人群。

这其实就是中国保险市场“两极化”最明显的体现:一方面,低端收入人群很少主动去买保险;另一方面,高端人群远离本土保险而去。

钱经:那么在保险产品方面,中国市场中最突出的特点或者缺陷在哪里?

郝演苏:按照中国保监会的公布,2006年在保监会登记注册的人身保险产品有1300多种,品种很多,同质化很强。在这1300多个产品当中,因为全部都是人身险产品,保险产品的保障标的非常单一,无非就是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这么多种产品,有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在选择,购买人身险产品时是相当混乱和辛苦的。

打一个比方,就像2005年时中国的药品市场,一年时间居然批了13000多个新药,美国一年时间平均批准上市的新药才是十几种。而这13000多种的新药,无非是大包装换小包装,改换包装后一个新批号上又上市了。老百姓买药就太累了。

专访背景2:

9月17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内,南开大学与恒安标准人寿联合公布了中国首个寿险指数,并同时了“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研究报告”。指数结果显示:2007年度寿险总指数为66.85分,其他六个一级指数的得分分别为关爱指数78.68分,财务展望指数65.98分、风险认知指数66.33分、行业印象指数58.27分,专业建议认知指数73.30分、购买意向指数59.49分。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首个寿险指数的诞生,将为国内保险界在学术研究和政府监管机关决策上提供一个专业、科学的标准和依据。很多业内专家还告诉我们:对于广大中国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个寿险指数的意义也是开创性的,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个人和家庭抵御风险损害的必要,改变对寿险和寿险从业人员的抵触情绪。

据寿险指数项目主持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李桂华教授介绍,这份研究报告是在4870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产生的。调查选取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沈阳、青岛、济南等10个城市,调查对象为20岁~55岁的人群。在每个城市进行了以有效样本量500为基础的调查,共收回问卷5492份,有效问卷4870份,问卷有效率88.7%。与股票指数类似,寿险指数显示的分值越高,说明对寿险的认识越趋于正确,对行业的看法越正面,对寿险服务专业价值的认同度就越高。

人均寿险普及率最高的地区并非经济最发达国家

钱经:本次寿险指数显示出了一个让人感兴趣的数据,在国内城市总指数排名中,位于二线城市的青岛、济南和南京的得分,超过了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作为本次寿险指数的重要参与者,您认为它反映了中国一个什么样的保险市场现状?

郝演苏:国内的二线城市,也就是资本市场普遍相对不发达的城市中,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选择余地较少,因此反而对于保险产品的认知度更高。

另外,国内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内,流动人口密度大。在指数采样调查中,如果采访到的属于流动人口,那么他们首先关心的肯定是自己,尤其在“关爱指数”的得分上就可能不及格了。我这里提供一个数据:全世界人均寿险普及率最高的区域是西欧和北欧,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经济最活跃的美国。

最大的保险误区:所有人都买投连险

钱经:保险究竟是保障?还是投资理财?

郝演苏:中国保险行业从1979年恢复保险业开始,我作为国内第一批专家,从1983年就开始在大学教授保险课程。但从1979年到现在,将近30年过去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红红火火背后,却是保险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幅下降。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国际贸易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海上国际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已经下跌到10年前的1/4。中国目前市场大部分的财产保险份额是车险,占比达70%。车险不需要考虑风险单位的评估,而有真正技术含量的涉外大型工程项目,费率却压得很低。外资保险在上海、广州市场上,产品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回过头来再说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周我到中国大饭店开了一个会,有一个领导讲话我觉得一针见血:中国的寿险产品也开始走向一个低谷,很多产品看起来很红火,但没有保障功能,大量的保险都是理财产品。中国将来的保险业将向何处去?

钱经: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郝演苏:这个问题很复杂。一方面企业不得不以市场为导向,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寿险公司都是一样的,都开始做这种理财性产品。因为理财性产品可以迅速膨胀保

费规模,可以使公司迅速获得资本市场上的收益。但是绝不能忘了根本,如果学校大量的办成人教育而忽视正规的学历教育,那么这个学校就有问题了。

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浮躁的状态下,只要能获得利益,别的考虑就很少了。在这种背景下,我想中国市场在发展当中肯定要经过一个过程,这里面包括行业监管机关,包括企业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险到底应该做什么?保障为主,还是以理财为主?

钱经:2007年,以投连险为标志的投资型保险市场非常火爆,购买者也非常的踊跃,是否可以这样说:保险误区的一个体现就是特别热衷投连险的购买。

郝演苏:投连险产品本身并没有错。一个市场会有消费者选择,主要取决于行业在这种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上。市场效应中,关键是如何向消费者讲明白产品,尤其不要出现2002年的投连风波那样的问题。

2002年投连险风波的主要原因是:投连险的业务员不该将投连保单卖给不该买投连险的人。如果业务员面对的客户不买股票、不买基金,而你给他讲专家理财,那就麻烦了。

投连险产品应该定位在中高收入阶层,或者是对资本市场有认识的人群。从目前的投连险销售状况观察,实际上到现在做的比较好是外资保险公司――它们规模不是很大,但客户定位非常准确。

一个市场上,产品多元化没有错,就怕一窝蜂,就怕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购买。如果在包括乡镇地区都开设品牌产品专卖店的话,那这个品牌也就差不多快玩完了。所以,对于投连险产品的销售与推广,一定要谨慎,首先要看看行业能不能把握住;其次要看对营销员的训练能不能到位。

郝演苏教你买保险

买保险就是买保障

我们选择保险公司主要是选择保险保障产品,如果选择理财产品,可以买基金、国债、股票等。当然,保险公司的许多产品也会有理财功能,也有分红或投资的字眼,但是“保险保障为主,投资理财为辅”则是我们在选择保险产品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的理性思考点。

在很多情况下,保险不能帮助人们发财,但却可以使我们已经得到的利益得到保全。对于消费型的保险产品要有正确的认识,发生事故得到赔偿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事故我们的保险费帮助了需要赔偿的人,这种全社会范围内的互助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责任,而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保险费能期交不趸交

许多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可以选择期交保险费或趸交保险费的方式。正常情况下,长期人身保险产品在期交状态下,初期是保障,后期转化为理财。如果交了第一期的保险费,发生保险责任则可以最高获得全部保险金额的赔偿:如果在保险合同期限内平安无事,则期交的保险费就会成为强制储蓄,在保险合同到期或者规定的领取养老金时间起,享受保险金额的利益。

长期保险和房屋贷款的分期方式性质完全不同,千万不要采取提前还贷的方式提前交清保险费。只要支付了第一期保险费,并且在规定的时间陆续支付以后的保险费,保险的保障就不会中断,从而实现最经济和科学的自我财务精算规划。

责任保险要“足额”递增

在道路交通责任上,尽管有了强制投保的交强险,有车一族还是应当购买商业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由于交强险的保险金额有限,一旦发生较大事故就必须有其他补充方式。当然,发生较大交通事故的概率较低,但谁也不能排除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所以最少增加20万元保险金额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必要的。对于经营餐饮、娱乐和服务性行业的个体而言,为了防止不确定性事件对于社会公众利益造成的损失而引起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应当选择购买场所责任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

也要注意长期保险不轻易退保、选择保险公司不要简单比较价格而忽略对于其服务机构分布状况的了解,选择有上岗合格证的高素质保险业务员等问题。总之,将我们对于保险的认识定位在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责任的高度:因为爱家人,我们选择人身保险,避免因为偶然意外而使家人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爱社会,我们选择责任保险,避免因为偶然过失而使他人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破坏。

上一篇:于荣光全民炒股不靠谱 下一篇:“港股直通车”并非通向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