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尔本寻回咖啡宿命

时间:2022-08-24 09:53:50

在墨尔本寻回咖啡宿命

Marco

台湾人,烘焙师,Gap year实践者。

87年生于高雄,长于台北。改革开放,5岁跟经营咖啡业的父母来大陆,湖北武汉生活。在美国读完高中,考上美国某理工大学物理系,休学,游荡澳大利亚,一年后重新认识咖啡和自己,梦回上海,遇见Tom和James,一同开了Seesaw精品咖啡馆。

当Marco走进墨尔本的Brother BaBaBudan(名字取自咖啡传教士巴巴·布丹)咖啡馆,一眼就瞄到了风格诡异的天花板:大只椅子胡乱堆叠在一起,悬挂在每一个人的头顶。咖啡师们着装风格奇特,女店员穿着波西米亚长裙在店内游走,而男生则打着领带。他点了杯Espresso喝下,可灵敏的咖啡师似乎嗅到了Marco身上“咖啡世家”的味道,并没停下手中的动作,开始为他制作下一杯的咖啡,并等待评价。

此时的Marco是一位休学青年,虽然在美国一间理工大学物理系实验室呆了两年,他却发现目前的生活与自己的性格背道而驰。“想换个环境试试看,刚好,台湾居民可以申请澳洲的打工度假签证。”彼时,Marco的父亲正写着咖啡相关的博客,他受父之托,就这样意外地开始了自己的墨尔本咖啡馆之旅,在墨尔本,他喝了三个月的咖啡,跑遍有名的咖啡馆,写了十几篇博客,组成了澳洲墨尔本咖啡馆系列。

二十年来,即便父亲是位烘焙师,作为咖啡师的母亲也开着间咖啡馆,Marco却从未意识到自己与咖啡紧密相连。直至他休学,离开美国,来到了连土地都散发着咖啡香气的澳洲,嘴唇最终碰触到Brother BaBaBudan的咖啡杯时才发现,无论曾经绕过多少轨迹,宿命终将牵引着自己与咖啡相遇。

“酒吧我也会去,但是第一次见面的调酒师不会请你喝酒。”Marco与Brother BaBaBudan的咖啡师聊起了咖啡,脑子里充盈着前所未有的交流欲和满足感。他第一次见到了咖啡的魔力,却并非通过瞳孔。“在好的咖啡馆,咖啡总能作为媒介和话题,奇妙地拉近咖啡师和客人之间的距离。”

21岁,Marco开始从头学习咖啡,因为父母在咖啡界的影响力,请教问题通常不会被拒绝。即便这样,他仍旧用了三年时间充分准备才来到了上海,与Tom和James开了Seesaw咖啡馆,为了与Brother BaBaBudan的咖啡师一样,可以和客人交流,Seesaw的吧台特意做了面对的面设计。

“对我来说,开咖啡馆的基本要求是咖啡品质必须是世界级,达不到那个水准,我不能接受。第二,一定要赚钱,因为只有赚钱的咖啡馆才可以维持咖啡的品质,然后就是咖啡师的态度,要对咖啡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赚钱吃饭睡觉的层次。其实装潢也要表达店主对人生的体会,这是很吸引人的特质。”

Moppo:一杯好咖啡,是谁在做最大的贡献?

Marco:烘焙师有些功劳,但种咖啡的庄园主也好、农民也好,才是付出最多的。个人认为他们没有获得他们付出劳力应有的回报,长期被中间商压榨。因为我有去过老挝的产地,我父亲在那边投资一个庄园。你知道咖啡农每天赚多少钱么?一天赚一美元。我不敢说这样有弊无利,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喝到相对便宜的咖啡,但是从大的角度来看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

Moppo:什么样的力量把你从以前的生活,突然拉到咖啡的世界里?

Marco:这个转变其实一点都不突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我对物理还非常有兴趣,但已经发现它不是我这辈子最想要的东西。

其实那段旅行也不只是喝咖啡,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一个在新加坡BMW研发中心做了十年的德国人,三十岁,薪水很高,可有一天就是不干了。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一些二十岁左右,大学没读完就跑出来,另外一些三十几岁,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突然发现过去追求的事业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选择了去旅行,或是其他方式。这个也促使我思考。我至今还不确定,现在再给我个机会让我去上一流的大学,我可能还会去,但这种机会不多,既然现在又发现了吸引我的东西,那就去追求。这不是所谓的转变,而是人生中你在尝试不同的东西,因为旅程毕竟有限,而人生并不是一个无尽的旅程。

Moppo:那次旅行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Marco:是生活的态度。这样讲可能很笼统,但那是对你人生思想当中多方面的影响,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改变。

我现在反思,我以前想的东西,和现在想的完全不一样。例如我对人的看法。经过那段旅程之后,我现在不敢对人妄下论断,也不会太想说服或反驳谁,而是求同存异。那时住在类似青年旅社的旅馆,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喝酒聊天。中国人对一些事物会有一些共同的看法,要有自己的事业,会很勤奋等等,但如果跟北欧的人聊天,你可能会觉得,我靠,他怎么会觉得那种生活那么重要,而工作只是一小部分。可能因为当时我已经大学毕业,所以对我的影响可能有限,但仍会引导我去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在对我来说,工作很重要,但是生活也很重要。

Moppo: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Marco:我自己想,就是对任何一个与我有深切关系的人来说,认识我都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加分。例如我们的咖啡师,他们也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也缺乏耐心培养他们。但我希望让他们在Seesaw工作很快乐和满足。

Moppo:二十五岁的你,心理年龄是多大?

Marco:我不知道。但因你我经历过的人生非常不一样,所以用年龄来衡量,太不客观了。如果所有人都在中国长大,读大学,考四六级,工作结婚生子,用年龄或许可以。记得我认识有一个法国女生,会6国语言,19岁,可是她的理想只是当模特。所以我不会用年龄去衡量别人,这可能是我这辈子碰到最不准的标准。

BaBaBudan:最早,阿拉伯人为了避免咖啡被其他国家种植,所有咖啡豆只有经过去壳手续才会出口。但是百密一疏,17世纪,去麦加朝圣的巴巴·布丹将一些能发芽的咖啡豆带回了印度西南部的家中,从此,开始了咖啡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Gap year:即“间隔年”,西方青年在升学前或是休学期间,做一次长期旅行。通常会前往发展中国家做志愿者、打工出国旅行或是投身全球教育,类似嬉皮士之旅。一般目的是“认识自我”,“寻找精神家园”或是“与他人交流”。

上一篇:N宗罪:团购毁掉酒行业? 下一篇:血脂高的人能否吃荤/天天敲击 小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