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监测卡在新生儿访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4 09:23:40

黄疸监测卡在新生儿访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通过产后访视监测新生儿黄疸,科学观察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观察和护理。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方法:设计新生儿黄疸监测卡,由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到产科随访新生儿,出院后电话随访,将新生儿病情信息动态填写于卡上。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5天、10天、14天进行访视,用经皮黄疸仪监测黄疸值,并将黄疸分为轻、中、重度。不同程度黄疸给予不同处理方法。结果:随访157例新生儿中有69例出现黄疸,5例出现高胆,2周以上的黄疸及黄疸持续10例,通过及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的处理,黄疸均消退。规范了护理行为,确保了新生儿安全,提高了产妇满意率。结论:新生儿黄疸监测卡制作简单实用,能动态、系统掌握新生儿病情信息。早期发现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早期进行治疗和干预,避免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黄疸监测卡;新生儿;访视观察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和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全所致,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体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情况的黄疸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及时地控制和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引起核黄疸,严重者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1],所以,病理性黄疸出现时应尽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产后访视新生儿157人次,监测1次者87人次,监测2次者49人次,监测3次者6人次,住院15人次。

1.2 方法

1.2.1 新生儿出生后第3~5d由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到妇产科随访,及时进行第一次监测,填写时间、部位、数值、建议,每2~4d监测一次,按新生儿人均住院7d,在院期间可增加监测1~2次。将新生儿病情信息动态填写于卡上。

1.2.2 应用南京产JH20-1B型TCB测定仪做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同时测定三个部位的TCB读数,常规部位在上额正中部位(遮盖部位在患儿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部位),前胸正中,脐部下方,并将黄疸分为轻、中、重度。不同程度黄疸给予不同处理方法。

1.2.3 产妇出院时,将卡片交与家长保管。儿科根据新生儿出院时的黄疸情况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指导相关知识。出院后每周监测一次,至新生儿满28天可监测2~3次,监测结果异常时建议住院治疗。

1.2.4 主要观察项目:经皮胆红素读数、巩膜颜色、新生儿皮肤、口腔疾患以及脐带是否脱落、新生儿喂养、大小便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有无合并其它疾病。

1.3 新生儿黄疸判断标准 轻度:脸部、巩膜呈微黄;中度: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呈淡黄色至桔黄色;重度:全身皮肤、巩膜呈金黄色,手心,脚心出现黄染。

1.4 黄疸处理方法

1.4.1 轻度黄疸和一般情况良好的中度黄疸新生儿,给予适当的护理,新生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后,可不经药物治疗,黄疸能自行消退。

1.4.2 中度黄疸和有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则应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

1.4.3 重度黄疸新生儿则需及时住院检查和治疗。

2 结果

157例新生儿中有69例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占新生儿总数 43.94%:其中第一周58例,占总黄疸数84.07%;第二周9例,占13.04%;第三周2例,占2.89%。从上述比例可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干预的重要性。其中52例轻度黄疸新生儿,指导家长正确观察黄疸,产妇合理饮食,进行日光照,给新生儿喂适量葡萄糖水,同时注意皮肤和脐周清洁,1周后黄疽自然消退;2例中度黄疸且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通过加强对新生儿观察与护理,经用药治疗,黄疸消退。15例住院治疗中7例中度黄疸新生儿存在病理因素;2例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有合并症新生儿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黄疸消退;3例重度黄疸新生儿,2例新生儿溶血(父母血型不合),经及时住院治疗,黄疸消退,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的,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遭到破坏的速度较快,从而产生较多胆红素,因新生儿肝酶活力低,不能清除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多为生理性黄疸,没有危害,可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3.2 新生儿大部分出生后2~3d即出现黄疸,一般于出生4~6d达高峰,足月儿出生10~14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伴随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疾病、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等,表现为中、重度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在产后访视中,对轻、中度黄疽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新生儿,主要是指导家属观察黄疸情况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皮肤及脐部护理,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3 以前我院新生儿黄疸监测主要是妇产科病房根据新生儿情况由医生开检查单,儿科护士到病房去做,通常只做一次,产妇出院后儿科无法跟踪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只能等家长自己带患儿来医院求医,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仪器使用率不高,也不利于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3.4 应用新生儿黄疸监测卡,可动态监测新生儿在院及出院后的黄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高可靠的资料,满足家长关于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需求,增加科室、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5 通过监测卡可动态对比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及时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并及早治疗,对未成熟儿、早产儿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3.6 由过去等人来做检查变为主动上门服务,满足家长对新生儿健康及安全的需求。

3.7 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吸引周边人群前来咨询就医:由于我院儿科开展黄疸监测工作及出院后及时电话咨询指导与上门服务,吸引部分患儿家长来我院就医,对稳定及开发我院周边市场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仕芳,李华强,赵锦宁,史源.新生儿黄疸288例临床病因分析及防治[J].重庆医学,2004,33(4):532-533.

[2]吴文芳.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体会[J].中国医药前沿,2009,11(4):49

上一篇:“高考镇”神话 下一篇:坦然面对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