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素材 丰富语言积淀

时间:2022-08-24 09:12:06

巧用绘本素材 丰富语言积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大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就教材内容、话题来备课,努力突破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然而,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缺少了纯正、地道英语的感知和体验,学生的语言不丰富,无法用所学英语表达内心感受,课堂模式较单一、呆板。如何使学生感知异国文化、开拓视野,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如何使课堂富于变化呢?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搭建体验纯正语言的平台。选用优秀的英语绘本,并与教材相结合,就为学生创造了语言积淀的条件。

一、用绘本培养学生认读、拼读能力

从四下开始,英语教材有元音字母开闭音节的语音知识出现。教材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教学语音知识,使学生发现语音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读和拼读单词。然而教材提供的例词有限,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符合规律的单词让学生认读和拼读。但是如果仅仅提供相应的单词、反复机械地操练,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语音学习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应把这些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放在有意义的句子中、放在有趣的语篇中,从而激发学生语音学习的兴趣。

教师如能巧用绘本中的素材,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Dr. Seuss创作的系列绘本中,就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片段。如绘本Hop on Pop就适合与PEP四下语音知识相结合。

实例1:

PEP四下Unit 1 Part C Pronunciation呈现的是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例词有开音节cake,snake,grapes,face,闭音节apple,bag,cat,hat。先通过认读这些不陌生的单词,使学生初步感知a在单词中的发音。再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a的开闭音节发音和简单的规律。然后教师巧妙引用绘本素材,让学生尝试读出符合规律的单词,还通过图片的呈现来理解句子含义,尝试读一读有趣的句子。

媒体呈现sad,dad,bad,had及相应的中文意思,学生们快速地认读这些单词,接着呈现相应的图片与句子,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有感情地读出下列句子,从而进一步体会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

在接下来的几个单元中,教师如法炮制,继续渗透符合其他元音字母开闭音节的词句。到第6单元时,就可以把这些句子串成一个故事,那就是Dr. Seuss写的Hop on Pop。

学语音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阅读,教师选用这一绘本素材时就考虑到了不仅要教给孩子phonics的一些方法,掌握元音短音的发音,更重要的是通过几单元的渗透,使学生不仅能熟练地读故事,而且被有趣的画面吸引,折服于作家高超的想象力和语言的魅力。这时,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和他的作品。在班级里掀起读绘本的热潮,从而让学生感受语音魅力,培养学生认读、拼读的能力。

二、用绘本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语言教学专家Krashen提出语言学习的三大要件:供给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提供真实自然的情境及低压力,儿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绘本显然是一个绝佳的语言学习材料,它不仅提供学习者自然、真实、有意义的语境和丰富的题材,还能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其可预测性的内容和重复的句式增强了儿童阅读的自信心。

实例2:

Something from Nothing by Phoebe Gilman不仅适合运用于四下Unit 3有关服装的话题,同样也适用于五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这一话题。不同的话题,对同一绘本的选取和侧重点就要有所变化。四年级的服装话题,可以采用绘本中有关爷爷动手改造旧衣服的图片,一件件有关衣服的单词就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在故事的诵读中。

绘本中会出现通过细节的刻画来隐藏线索。以Something from Nothing为例,整个故事的主线围绕小男孩约瑟的毯子的一次次变化展开。故事的副线是爷爷裁剪下的布料,穿过地板缝隙来到老鼠家,给老鼠一家带来的变化展开。老鼠一家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画来引导学生想象,开拓学生思维。

教师可以巧用此绘本与PEP五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结合,也可以与PEP五下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相结合。如:

T: Grandpa made a wonderful blanket for his grandson,Joseph.

Look,some pieces of cloth fall down to the mice’s family. What can the mice do with the cloth?

S1: Maybe they can make a blanket,too.

S2: Maybe they can make a bed...

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猜测、想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信息,更培养了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

三、用绘本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标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PEP教材中有关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介绍、文化差异等小知识,出现在Story Time 或Good to know等环节。很多内容只是一点就过,没有深入地展开。然而学生往往对中外文化的异同、传统习俗和节日等话题感兴趣,教材显然不能满足孩子们求知的渴望。这时,原汁原味的绘本就可以给教学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

实例3:

圣诞节是最受欢迎的西方节日之一。PEP四上Recycle 2 Read and Act就是一篇含有圣诞元素的阅读表演课。有关圣诞的英语绘本Christmas Cheer Book by Nancy Parent系列丛书就非常适合与该课相结合。比如Santa’s Christmas Cookies,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把小诗改编如下:

Let’s make some Christmas cookies

And decorate the house.

Let’s make some Christmas cookies

And sing a song or two.

Let’s make some Christmas cookies

And decorate the tree.

通过小诗的吟唱,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国家过圣诞节时要做的一些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圣诞节的这些活动与中国人过春节前的准备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四、用绘本培养学生学科整合能力

PEP六上Unit 6 是围绕科学小知识展开的话题,它包括了水循环、植物的生长等内容,还首次出现了日记的形式。说到科学小知识和日记的结合,敏感的教师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个著名的绘本,那就是Dairy of a Worm。在教学观察日记这篇阅读课时,就可以节选部分片段,引入课堂。

March 29

Today,I tried to teach spider how to dig.

First,all of his legs got stuck.

I think I twisted one of my ankles.

Then he swallowed a bunch of dirt.

I give up.

Tomorrow he’s going to teach me how to walk upside down...

学生对英语日记的格式不熟悉,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蚯蚓日记》就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它记录了发生在蚯蚓身上的事情。有科学、亲情、友谊、师生等内容,适合高段学生阅读。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节选合适的片段,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进行了学科知识的整合。

总之,巧用绘本与PEP教材相结合,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给予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 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押韵、简练而又富有节奏感给学生们带来了音乐般的享受,文字与图片的美妙结合使学生们体会到了跨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好的英语绘本,还要善于运用绘本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绘本、欣赏绘本、分享绘本。

(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小学 315000)

上一篇:洞穴大冒险 下一篇:好吃又营养的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