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后的干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24 08:17:49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后的干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后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3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抑郁现象发生率显低于常规组,(P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抑郁;焦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6-01缓慢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需要行起搏器植入术治疗[1]。然而许多患者在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则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我院为提高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对收治的86例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86例患者均符合缓慢心律失常的诊断、86例患者均行起搏器植入术。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3例,护理组中男25例,女18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8.9±1.3)岁;文化程度:其中5例患者为小学或以下学历,15例患者为初中学历,11例患者为高中学历,12例患者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常规组中男19例,女24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7.9±3.1)岁;文化程度:其中4例患者为小学或以下学历,16例患者为初中学历,10例患者为高中学历,13例患者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给予两组患者舍曲林、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并在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问题探索阶段,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准确的掌握起搏器植入术对患者日常生活极其身体状况的影响,了解患者是否有身体不适症状出现,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把握。第二,治疗阶段,护理人员要平等的和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尊重,并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鼓励和帮助,逐渐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并耐心的指导其合理的对自己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控制。第三,巩固阶段,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认真的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同时要嘱咐患者将相关护理措施付诸实践。同时要嘱咐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由于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要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工作的劳动。

1.3观察指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依据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判定,其中50分为其标准分,评分大于等于50则表示患者具有焦虑症状,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以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依据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判定,其中50分为其标准分,评分大于等于50则表示患者具有抑郁症状,分值越高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对比护理组43例患者中,19例患者出现抑郁现象,占44.2%,常规组患者中36例患者出现抑郁现象,占83.7%,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组43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非常满意,占37.2%,17例患者为较满意,占39.5%,9例患者为满意,占20.9%,1例患者不满意,占2.3%,护理总满意度为97.7%,常规组43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为非常满意,占32.6%,9例患者为较满意,占20.9%,11例患者为满意,占25.6%,9例患者不满意,占20.9%,护理总满意度为79.1%,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介入手术逐渐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许多患者并不了解该手术方式的重要性及其不适症状,而这些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2]。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会促进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促进儿茶酚胺分泌,对患者心脏p受体产生影响,使得患者的血黏稠度、血管紧张度及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患者血压升高[3]。手术前后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同时由于患者对慢性躯体疾病治疗的遵医行为较低,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并且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精神及经济压力[4]。所以,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精神障碍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两种即为抑郁及焦虑,其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焦虑症患者逐渐的增多,据调查,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而这些不良情绪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疗效果,从而加重心力衰竭症状[5]。研究表明,给予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适量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因此,该药逐渐被应用到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抑郁患者中[6]。此外,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从问题探索、治疗阶段、巩固阶段等各个环节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逐渐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其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配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本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抑郁现象发生率为44.2%,常规组患者抑郁现象发生率为83.7%,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

[1]晏晓莉,黄艳英.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8(20):126-128.

[2]冯艮娇,罗思妮,杨满青.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6(06):143-145.

[3]S.Boulé;K.Ouchallal;E.Mutez;J.-M.El Arid.Epicardial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pre-existing bilateral subclavicular deep brain stimulators[J].European Geriatric Medicine,2012,Vol.3(No.6):386-387.

[4]姜焕玲,王旭,邵一兵,王燕,要英杰.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9(14):129-131.

[5]李萍,江时森,张华,王立军.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5(03):156-158.

[6]Uwe K.H.Wiegand.A risk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in pacemaker implantation:prolonged waiting periods for urgent pacing indications[J].Europace,2012,Vol.14(No.7):923-924.

上一篇:改良式回血方法在无肝素血液净化治疗紧急堵管... 下一篇:原发性痛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