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时间:2022-08-24 07:01:31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所谓数学学困生,就是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和数学思维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学困生已经成为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数学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础差是现实,不会学也是普遍现象,学不懂则是必然结果.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此,我一开始就和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数学的方法,让他们明白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课前认真预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其次要带着问题进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解,并作好数学笔记,课后要先复习,后做作业.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之后要做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准确掌握其实质和内在联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首先,数学教师要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要求学困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各种作业,努力改变上课打瞌睡、私下玩耍、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随意讲话等恶习.

其次,要培养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求学困生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中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有目的地学习.教师要多让学困生提出“为什么”,并思考如何解决“为什么”,从而使学困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使学困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数学必须善于思考,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地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要让学困生的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运用恰当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所用语言要通俗易懂,还要加强直观教学,能借助直观教具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用直观教具,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用运用学困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来解释数学知识.

例如,用轴对称概念来解释“道路两旁两村架设电线,怎样架设才能节约投资,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些实际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夯实基础,实行低点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讲解,加强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运用及对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不可一次性拔得太高,对难题或偏题作分解或降低难度,尤其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中下档题尽量做到哪怕是中下生都能接受的程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来.

根据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进行正常的教学.我的做法是:第一,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第二,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第三,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第四,以学生已掌握、了解的知识和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五、用赏识教育,增强自信心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要不断地赏识和激励他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困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表扬,他们会得到精神满足,从而激发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认识到“我能行”.为了维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在上课时应该让学习的内容尽量简化一点,浅显一些,使问题通俗易懂,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思考,去动手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不断尝试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数学的愉悦,引发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动机.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悄然沉淀在学困生的心底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为优等生了.

总之,转化数学学困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帮助、鼓励,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创新物理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