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拒绝“电子钢筋水泥”

时间:2022-08-24 05:51:51

微软:拒绝“电子钢筋水泥”

IDC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商务软件市场收入为740亿美元;而到2013年,这一市场将达到860亿美元,其中ERP占约85%的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740亿美元,而CRM则占约15%的份额,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

而在今年4月针对中国市场的一份报告中,IDC指出,2010年中国整体软件市场收入为55亿美元,其中ERP、SCM和CRM的整体收入约为14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微软商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日前面向中国市场了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Microsoft Dynamics CRM 2011。“中国有很多新的业务,而且没有传统遗留,可以说是从零做起。因此,中国的增长潜力非常大,商业软件的机会也非常多。我们在中国投资、与中国客户合作,必须着眼于长远。”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Michael Park这样表示。

随着云计算理念、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企业部署IT系统初期,就作为信息化先头兵的CRM和ERP,必须始终配合企业业务需求的步伐,商业软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商业软件将如何发展;面对SAP、Oracle等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和用友、金蝶等本土厂商的夹击,后来者微软如何突破中国市场;微软又将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软件生态系统?近日,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Michael Park展开了深入交流。

“Microsoft Dynamics已跃居全球前五大ERP供应商之一,自2002年以来已获得超过90亿美元的投资,全球拥有1500多位研发人员,目前用户超过500万,并有1500多个经过认证的行业解决方案。” Michael Park表示,微软要用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整合新技术,改变过去商业软件费用高、灵活性不足的“电子钢筋水泥”局面。

新技术

敲碎“钢筋水泥”

许传朝:我们所了解的微软,更多是一个平台厂商,而您领导的业务是商务软件。那么,您认为目前软件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Michael Park:商业软件解决方案的费用一直都比较高,但灵活性不足,客户不满意的情况比较多,我们把这形象地称为“电子钢筋水泥”。在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很多竞争力不足的公司被慢慢挤出市场,生存下来的公司相比过去需要更高的业务灵活性和敏捷性。同时由于竞争加剧和需求的变化,并购、重组不断出现,企业需要开展更多的新业务,并且更加积极地在全球市场上拓展,这使得整个运营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对商务运营解决方案来讲,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足够的速度和灵活性,支持客户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求。针对这些形势,我认为微软的Dynamics 可以帮助客户提高IT能力,以迅速满足其业务的需要。

许传朝:云计算、移动互联,包括社交网络等一些新型技术的出现,对整个商务软件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Michael Park: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社交网络本身就不断改变着客户关系的管理,它的影响太大了。企业可以选择忽视它、不理它,也可以选择使用它。不过,如果真正利用社交网络,会使公司从中掌握很多用户的反馈信息。

关于云计算,简单地讲,第一,现在的企业主要希望能摆脱目前复杂的IT架构;第二,企业希望有一个灵活、更低成本的方式来适应业务的发展;第三,企业希望摆脱不断的系统升级和繁复的管理;第四,需要确保有好的技术架构以支持企业的业务。现在的挑战是,很多小公司声称自己在“云”里了,但它们甚至没有一个合适的基础架构,或者数据模型和安全体系,这是无法支撑其业务需要的。

另外,移动计算也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这种计算能力还可以不断扩展到各种不同的设备上,不仅是手机,未来还会有各种不同的设备,而不同设备的设计都要满足一个特殊目的――移动性。微软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会在以后有基于更多设备的设计。

微软谋求共赢

许传朝:在商业软件领域,中国用户更为熟悉的是Oracle和SAP,相比之下,微软的产品并不是特别有名,请您介绍一下微软在整个商业软件领域处于什么地位。

Michael Park:首先,ERP和CRM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ERP可以分为行政管理型ERP和运营型ERP。过去,很多大公司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来构建集中式的行政管理型ERP,用于财务、人力资源以及采购等;而今天,企业更愿意投资在运营型ERP,用于新厂、新分支机构的建立,以及业务部门的拓展。

微软ERP战略的重点是运营型ERP。在ERP市场,一方面传统厂商希望能从现有的大客户向下延伸到中小企业,但是产品和服务比较贵;另一方面,一些较小的本地供应商希望能够往中端市场推进。而微软则希望用新技术以及合理的价格,向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产品。

在CRM领域,销售、营销团队以及客户服务总是快速变化的,CRM提供的支持也必须要跟得上业务需求变化的步伐。我们怎么做呢?首先是提供强有力、灵活的架构。客户不需要写很多代码,就可以在此架构之上实现销售自动化、服务和营销管理等。特别是易用性,只要用过Office和Outlook的人,基本上不用培训就会使用微软CRM,我们还特别整合了SNS等业界熟悉的沟通方式,并内置强大的分析功能,以帮助用户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决策。

从ONE Microsoft(一个微软)角度来讲,企业一旦采用Dynamics,还会得到所有微软的技术服务,比如Office、 SharePoint、SQL,以及移动计算等。ONE Microsoft这个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微软每年92亿美元研发费用所产生的全部创新成果,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将整个微软公司的创新研发带进Dynamics,帮助客户以更简易的方式驱动业务发展,同时带来增值与灵活敏捷。这是传统商务软件提供商很难做到的。

许传朝:无论是CRM还是ERP,都是企业的运营管理与业务深度结合的,我相信微软除了提供技术之外,还能够分享一些好的管理经验。

Michael Park:确实是这样。美国有一句谚语是“吃狗粮”,即自己的产品自己用。微软全球有4万多员工都在使用Dynamics解决方案,我们采取两层运营型ERP,人力资源和财务方面使用的是Siebel和SAP。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已开始将制造和运营转移到AX上。目前不管是Xbox还是DVD事业部,从发货中心到OEM部门的计算机供应商都在使用Dynamics AX。

人们通常非常关心如何通过投资把产品推到市场,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使客户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因此我们不仅要推出产品和解决方案,还要进一步打造和发展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目前,微软Dynamics在全球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万家,这些合作伙伴都是通过加入我们的生态系统,提升了自己为各类企业提供易用、灵活敏捷的ERP或CRM解决方案的能力,而这也是微软的愿景――“让所有人的潜力都能够最大地发挥出来”。

让中国企业成功

许传朝:刚才您提到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用友和金蝶是中国国内比较成功的ERP厂商,是微软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它们又是微软的合作伙伴与用户。微软有没有一些计划来支撑像用友和金蝶这样的本土厂商?

Michael Park:我们当然很愿意。不同的细分市场在每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做法也不一样。微软认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成功,微软就成功。因此在中国关键的战略是要确保我们在投资和发展过程中,让那些愿意与微软进行合作的本地公司获得成功,与微软共同发展。

许传朝:在中国有三类企业:第一类是中石化、中石油这种大型企业;第二类是正处在转型期的传统企业;还有一些是成长型企业,它们面临的问题是生存。微软会分别对这三类企业会做哪些事来帮助它们成长?

Michael Park:现在很多公司已经选择了ERP和CRM,有的还正在选择。我把它们也进行了分类。

从IT建设的角度,可以分为好、更好和最好。第一类企业已经投资建立了ERP系统,我们会帮助这类企业把传统的ERP应用系统底层基础架构替换成使用Windows Server及SQL Server,这样能大大降低IT基础设施的管理成本;对于第二类企业,我们重点帮助它们在现有的投资上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SharePoint、BI等,以快速找到准确、必要的信息,并整合到决策系统和流程中;第三类是IT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我们会建议它们在现有的应用上增加微软的CRM平台,用Microsoft Dynamics AX管理分支机构,帮助企业把投资的最大潜力发挥出来。

而从业务流程角度来讲, Dynamics AX与CRM的架构可以使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建立高敏捷性的模型;对传统制造业,我们能以创新的方式提供行业的核心能力;成长型企业面临的是生存问题,Microsoft Dynamics CRM及ERP运行和维护成本非常低,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产品和增值服务上。

许传朝:最后,请您给中国企业的CIO和CEO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或者规划自己的CRM或者ERP系统。

Michael Park:首先,做出任何一个决策前,一定要明确定义“什么是成功的业务结果”,这不仅仅是思考选什么样的ERP和CRM,还包括判断能不能促进销售发展、增加企业的灵活性、降低成本;第二是人员,不仅仅是开展业务的人员,还有内部执行人员的质量、能力;最后一点,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技术。

总编观察

IT的消费化趋势

在对话过程中,Michael Park多次提到了IT的消费化,以及IT消费化后对包括商务应用软件在内的IT系统的影响,对于IT的消费化他有着非常前瞻和透彻的理解。

IT发展的初期是商用技术带动了消费技术的发展,一项技术首先在商用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再渗透到消费领域,P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今天的路径则正好相反,很多技术首先在个人消费领域得到普及和成功,再延伸影响商用领域,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正在走这样的路径,微软Kinect游戏机中的交互技术也正在应用到一些商用系统中。

IT的消费化对于包括商业应用软件在内的企业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不同平台的适应性、兼容性到数据的统一性和安全性,一直到用户体验,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美国的CIO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就在热衷于讨论IT消费化对IT系统带来的影响,以及对CIO工作的挑战。

微软在Windows和Windows Mobile中积累的对于用户体验的理解和对消费类技术的把握,将有助于其商用软件更好地适应IT消费化的趋势,也有助于用户更好地接受基于统一用户体验的微软商用软件,所以Michael Park也多次提到了ONE Microsoft。商用应用软件将面临不同的文化、不同语言的应用环境,微软在Windows、Office中积累了很多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软件应用成果,ONE Microsoft将有助于Microsoft Dynamics更好地适用不同的环境和用户。

上一篇:《计算机世界》第20期一周看板(一) 下一篇:青岛物联网协会架起跨行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