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案例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时间:2022-08-24 03:20:22

巧用案例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摘 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多种,公式法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因为不用调整分录,其优势可显易见。但有些项目却很难理解。文章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例,对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及计算公式的理解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关键词】公式法;现金流量;案例分析

一、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现金流量表是指为了总括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情况,按收付实现制汇总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要素信息的动态报表。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资金运用、偿付能力等情况,为债权人、投资者、管理者、政府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包括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等,公式法是其中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得出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公式都是在注册会计师教材公式基础上又把这个公式具体细化,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万变不离其中,原理是一样的。当公式较多的时候,要去机械性记牢这些公式,就有一些困难,所以在这里,我们巧用一些案例,由浅入深进行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消化,加强记忆。

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析

在注册会计师教材中,其公式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特殊调整项目。

案例1:假设长宏有限责任公司2月份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为200000元,为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00元。本期销售库存商品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业务。

①假设本期的销售业务本期收到转账支票,根据进账单和发票等原始凭证,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分析:从账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此项业务应收账款没有变化,本期只有销售的现金流入为117000元,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17000=117000(元)

②如果本期的这笔销售没有收到银行存款,而是做为欠款,计入应收账款,那么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分析:从账面上看,此项业务没有现金的流入,应收账款的账户增加了117000元,余额=(200000-2000)+117000=315000元,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100000+17000+(198000-315000)=0(元)

③承接案例1-②,如果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企业在期末关于应收账款计提了117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准备 1170

贷:坏账准备 1170

分析:同样没有现金的流入,但是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公式中的特殊事项,是应收账款贷方对应的账户,而这个账户不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类”账户,所以应作为减项处理,应收账款=315000-1170=313830元,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特殊调整项目=100000+17000+(198000-313830)-1170=0(元)

④承接案例1,如果3月份又卖出库存商品50000元,增值税为8500元,货款同样没有收到,作为应收账款处理,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据此计提坏账准备585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准备 585

贷:坏账准备 585

分析:在本期中,没有现金流入,应收账款期初=313830元,应收账款期末=313830+58500-585=371745元,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特殊调整项目=50000+8500+(313830-371745)-585=0(元)

⑤承接②,如果除了这笔销售业务,本期还因为债务重组用库存商品换入一笔应收账款80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80000

贷:库存商品 6837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624

分析:本期中没有现金流入,应收账款期初=198000元,应收账款期末=198000+117000+80000=395000元,应收账款80000元借方对应的账户不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类”,应作为加项。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特殊调整项目=100000+17000+(198000-395000)+80000=0(元)。

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的计算可以比照应收账款的形式加以理解。

三、“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析

在注册会计师教材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款项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存货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调整项目

在这个公式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很好理解,存货本期增加额的理解是一个重点,现举例说明。

案例2:假设洪达有限责任公司期初应付账款账户余额为200000元,购买材料10000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业务。

①如果本期用转账支票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分析:这笔业务现金流出为117000元,应付账款没有发生变化,存货期末=100000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17000+(100000-0)=117000(元)。

②承接①,如果这100000元材料中有70000元用于加工成库存商品,期末以80000元全部卖出去;20000元用于在建工程;10000元形成企业的存货。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9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

借:在建工程 20000

贷:原材料 20000

分析:从表面上看,本期现金流出117000元,存货期初=0,存货期末=100000-70000-20000=10000元,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存货作为调整事项,存货类贷方对应的账户不是“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类账户”,应作为加项。从公式中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存货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调整项目=70000+17000+(200000-200000)+(100000-70000

-20000-0)+20000=117000(元)。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只要由浅入深的以案例进行分析,就有助于加强对现金流量表中的公式记忆,以便更好的编制报表。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等.利用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J].会计之友,2009(12).

[2]张晓琼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与方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8).

[3]裴淑红.现金流量表中两个复杂项目的编制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2(3).

作者简介:侯冬梅(1976-),女,会计学硕士,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成本会计。

上一篇:基于中小企业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探讨 下一篇:农民工培训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