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践作业”形式之我见

时间:2022-08-24 02:26:59

小学语文“实践作业”形式之我见

语文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学”充分重视,把学习视为一个学习者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在设计作业时注重时间性、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等,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体验、探究。一段时间下来,我摸索总结出来了以下几种语文实践作业形式:

一、搜集信息类作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培养孩子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我重点设置了质疑类作业,即围绕专题收集整理信息,使学生“立足课内,放眼世界”,为“解决问题”“获得详情”“开阔眼界”服务。首先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其次要对所有的信息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篇目是描述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的,所涉及的知识相当丰富,不妨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二、捕捉生活,观察记录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均提到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乐于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好生活记录,日月星辰,鸟兽虫鱼,风雨雷电都是良好的材料。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各自生活中的有益有趣的活动和特殊事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并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写出来。如刚发芽的“小草”、斗架的“大公鸡”、春天的“小河”、闪闪的“星星”……

三、实践操作型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即能从实际操作中明白道理、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付诸生活应用的探究作业。这类作业重点在于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从而有助于把学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是对课文描述的验证。如学习《曹冲称象》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回家演示称象的过程,使学生在玩中收获了知识。

四、读写积累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名篇名句摘记、写读书心得、仿写精彩片段等。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让学生摘录描写山水的词句。以后经过不断积累,从学生摘抄的句子中看,学生的兴趣已不仅仅局限童话和故事上,他们开始阅读诗歌,甚至散文。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为更好地进行写作打下了基础。

五、考察探索类型作业

这类作业适合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并仿照课文,进行实物实地考察,用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等,写出科技小论文和考察报告。如学生读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实践作业,到你居住的地方考察一下环境情况,并写出考察报告。学生以组为单位,纷纷深入考察和访问:有的同学针对乱占土地抽沙一事,写了《还我家园》的报告;有的同学发现伊通河严重污染,呼吁人们都来保护自然环境;有的同学立志为美化家园做事,长大当一位环保工程师。这样,使学生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留心身边事的习惯。

六、学科融合类型作业

小学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如学习古诗《小儿垂钓》后,暑假我就针对个别爱好画画的同学设计了诗配画的作业;学习课文《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让学生学唱这两首歌;在学习课文《赵州桥》后,我让学生折纸桥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激发兴趣类作业

创造力萌生于每一个孩子天真烂漫的幻想之中,萌生于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之中。但创造潜能要变为创造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开发。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先考虑作业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我还在全班开展“识新字,背古诗,学儿歌”等活动。孩子们在自学、教别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时我还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

八、亲子合作型作业

这种是指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作业。它让作业的时空拓向家庭,让呆板的作业浸染浓浓的亲情,抹上一份淡淡的温情,为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新的内涵。设计这类作业,我主要从亲子交流、亲子阅读和亲子实践三方面去实践的。如我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业“我与爸爸妈妈比朗读”“幸福家庭手抄报”“听爸爸妈妈忆童年”等,促进了两辈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关爱。

作业虽小,学问很大。它虽然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作业实践这块沃土上发现更多、更新的形式。

综上所述,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数学教育观,树立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从整体着眼,既重视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又注重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使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意识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上一篇:对新时期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他为何成了女性化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