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采取措施 严防家电下乡补贴兑付骗补

时间:2022-08-24 12:40:25

积极采取措施 严防家电下乡补贴兑付骗补

摘要:在“家电下乡”中, 只有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才能使这项政策更好更有效地执行下去。“家电下乡”的强国惠民政策实施以来,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同农民的血肉联系。然而,由于监管的不严,市场上出现了对家电下乡补贴进行骗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的利益。财政部门应如何采取措施,严防家电下乡补贴兑付骗补现象发生。

关键词:家电下乡补贴 骗补 措施

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以来,由于监管上存在的漏洞,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同手段的骗补现象。针对以上日趋严重的问题,笔者随同红河州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对部分销售网点一年来执行家电下乡政策的日常监管、补贴兑付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检查,结合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查堵骗补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红河州基本情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东经101°47′ ―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东部与文山壮族自治州相接,西北部与玉溪市相邻,西南部与思茅地区接壤,东北部与曲靖市相连,北部与昆明市相靠,南部与越南相毗邻,国境线长848 Km,总面积32931Km2。全州辖2市11个县,134个乡(镇、街道),1290个村委会(居委会),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6.6%,境内海拔76.4―3074.3m,峰高谷深,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部份地区终年无霜,红河及藤条江两岸山峦叠障,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所辖13个县市中有6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贫困县,2010年全州财政总收入150.35亿元。

(二)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情况

到2010年年底,州级财政共计收到上级预拨补贴资金20062万元。其中:家电下乡补贴资金883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485万元,省级资金3352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107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896万元,省级资金829万元)省级家电汽车摩托车配套资金500万元。基层财政部门实际补贴至消费者(企业)资金共19786万元,其中:家电下乡补贴资金62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989万元,省级资金1247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135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840万元,省级资金2710万元)。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州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64846台(补贴用户购买),销售金额50882万元。财政部门审核补贴家电下乡产品259307台,兑付补贴金额6236万元。补贴兑付率97.91%;销售汽车摩托车137246万元。财政部门审核补贴汽车摩托车106812辆,兑付补贴金额13550万元。补贴兑付率98.72%。

二、采取措施,严防兑付骗补

(一)严格依照有关文件规定操作

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按照《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关于进一步改进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开展工作,严格规范工作程序。

(二)严格产品信息录入和审核程序

督促销售网点全面、真实、及时地将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信息录入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并加强对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的管理,做到“卡随货走”、“一卡一货”,严禁“货卡分售”、“一货多卡”,倒卖标识卡行为的发生。非补贴用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商不得以任何借口索取和留存产品标识卡及其复印件。

(三)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管力度

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监管:一是否按《家电下乡销售企业(网点)审核并垫付补贴资金协议》及时垫付资金;二是垫付财政补贴资金汇总表是否有农户的签字盖章;三是购买人的相关个人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四)严格补贴审核程序,谨慎兑付

在农民申报、乡级财政审核并兑付资金的兑付方式下,由购买人持相关证件及标识卡申领,因故他人代领的,代领人还应持本人身份证及申领人的书面委托。销售商审核并垫付补贴资金的兑付方式虽大大简化了农民申报补贴手续,但可能发生商家骗补行为。财政部门在与销售商结算垫付补贴资金时,除审核产品标识卡原件以及发票、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复印件外,还需审核购买人签名确认的补贴资金代领委托书。

(五)建立公示和回访制度

对已领取补贴的农民进行电话回访,对个别涉及金额重大的,应进行实地调查走访。重点核实农户购买价格、领取补贴、销售商售后服务、有无侵害农户利益等情况。电话回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对购买同类产品补贴(2台)以上及他人代领补贴的农民,抽查率要达到100%。

(六)加大部门间协调配合,严防骗补行为发生

财政部门要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通报信息,认真研究家电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配合税务部门核查家电下乡产品的发票真伪和销售金额是否为实际售价;二是会同商务部门与销售网点签订审核协议,对虚报补贴产品数量等行为的,财政部门停止办理结算垫付资金,要求销售网点返还非法所得,并由商务部门取消家电下乡产品指定销售商资格,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从源头上预防骗补行为的发生;三是联合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检查清理家电下乡销售市场,及时处理打着家电下乡旗号销售非家电下乡产品的情况,保证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老百姓手中。

参考文献:

[1]颜梅生.怎样防范家电下乡中的问题家电[J].四川农业科技,2009(8):61

[2]张朝华,孙宝文.基于广东四镇调查反思“家电下乡”[J].价格月刊,2009(8):83-85

[3]陈淑祥.我国家电下乡现状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19):102-103

上一篇:中小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