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界最不寻常的一天

时间:2022-08-23 10:35:38

中国茶界最不寻常的一天

2016年1 0月2 7日0时10分,我国“茶界先贤”“茶学大家”和“茶界的好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原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骆少君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75岁。

骆少君先生作为我们《普洱》杂志的创刊顾问、编委会主任,她的逝世在我们杂志社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从社长、总编、编委会成员、采编人员,都在自己的微信圈转发了这条沉重的消息。同时,中国茶界也纷纷通过不同的方式真诚地表达对骆少君的热爱和缅怀之情。

我代表杂志社撰写了一副挽,发往杭州。挽联的内容是:

茶界先生,一世风华伴茗叶

情留神州,千山泪洒送少君

寥寥22字的挽联,几乎是我社同仁的集体之作,最先我用的是茶界“慈母”一词,我们的编委、策划何真老师在微信群看到初稿后,建议我把“慈母”改为“先生”,并说明有先知先觉先行者之意,我当即表示赞同,并认为骆少君前辈恰如中国茶界的“大先生”,既是思想者,探索者,奉献者,又有正气、志气、朝气,

当时的总编王洪波老师又建议把原稿中的“千山明月照少君”改为“千山泪洒送少君”。这样一来,一副代表《普洱》杂志社同仁的感激之意和哀思之情的挽联就诞生了。

几天之后,王洪波老师又建议我们,恳请曹冬生撰写一篇悼念文章。副主编黄素贞立即与曹冬生取得了联系,曹冬生也在繁重的工作之隙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

在《普洱》杂志创办之初,骆少君先生给予很多支持和建议,并出任《普洱》名誉总编辑,后又担任杂志编委会主任。她曾为《普洱》杂志创刊号撰写《维护普洱茶永恒的生命力》一文,力推普洱茶文化产业。

我们知道,骆少君先生一生潜心研究茶叶科学技术,尤其在茶叶“风味化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同时,她改良了福建茉莉花茶的窨花技术,将花和茶拼合,成为我国茶叶加工史上的重大革命。

实事求是地说,骆少君先生大力推介我国六大茶类,积极促进茶叶生产和消费。但她对普洱茶并没有一丁点偏见,相反,她生前非常关心支持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曾在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普洱茶学术研究会”上,大声疾呼:我国茶叶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激情碰撞的时代,中华民族因为有茶,56个民族和睦相处。我们是茶叶帝国的“皇家大院”,茶叶种类是“满汉全席”,普洱茶是“名门望族”。 但是,近年来,普洱茶炒作得太热太火,产品质量标准难以把控,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说要适度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来换取眼前的利益,这方面的代价和教训太深刻了。在人们的记忆中,在那次研讨会上,骆少君先生三上讲台,语惊四座,有的放矢,又话语恳切,富有人情味。

作为茶人的骆少君先生,代表了中华一代茶人的新思想和新风范。她的一切已与茶融为一体了,或者说她本身就是一首关于茶的诗歌,所以她对茶的理解、见解和感受的确与众不同。她常说:“茶业是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产业。”她认为,只要有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的人,都可以坐到一起,成为朋友。她对茶的理解也从简单的色、香、味、形上升到无形的精神思想的层面了。

我们从她的话语里,听出了他对中华茶文化的伟大信心,听到了茶界的最真实的声音。中华茶文化的力量,被她深刻、全面而诗意地呈现出来。她的话语以罕见的思想和力量,影响着一代代中国茶人。

上一篇:办公室零食回忆录 下一篇: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