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时间:2022-08-23 10:32:16

初探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标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创新,总能找到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1学好数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遇到一道难解的题,或者期末考试考砸了,而郁闷至极,也许,此时的我们,都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压抑感——这是由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竞争氛围,沉重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可是,我们能逃避吗?难道就这样被动的忍受吗?不,既然不能逃避,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正视他,化解它!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总会有的,怎么办呢?是继续硬着头皮学习吗?不是,而是要迅速让自己摆脱不愉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遇到这种情形,就要会释放自己的压抑,找老师、父母或要好的同学谈心,最终能专心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怎么样?试试看就知道了!此外,由于学习太紧张,再加上学习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我建议,我们每天都要找一个时间,最好是在傍晚的时候,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在安静的地方走一走,放松一下,回顾一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做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有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那点时间算不得什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除此之外,对自己还要有十足的自信,自信的学习,自信的走入考场,就能自信的取得成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精神太紧张,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就很难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更不要说超水平发挥了。

那么,数学学习中、考场上,什么是心理的最高境界呢?一句话,“宠辱不惊”!也就是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兴趣不减,心静如水,沉稳对付;如果感到题目比较难,不好对付,能做到既不紧张也不失望,依然我行我素,全力以赴;反之,如果感到题目比较容易,也能做到不喜形于色,以至于放松了警惕,漏洞百出。也许,你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感触,比如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容易,却并没有取得一个意料中的好成绩;而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难,结果也没有考的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不管平时的习题或考试题目怎么样,都是大家来承受,决定你成绩如何的不是题目的难易,也不是你的绝对成绩,而是你在全体同学或考生中的位置,而是你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因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都要不受其影响,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学习和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真能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易,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锻炼,去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那么,我们就把学习、考试作为演练场,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数学的心理素养,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成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2学好数学要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

学习是要吃苦的,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台灯前的寂寞。学习就是学习,学习不是娱乐,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能让你象看美国大片似的学到博士。这是自然规律。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学生并未学懂数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3事半功倍的方法——学好数学的手段

3.1通过错题集来反省自己。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平衡的,在我们的考试中也如此,“少错=多对”。从平时的作业、测验开始,如果做错了题目,不管发现什么错误,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错误,都收录进来;我相信,一旦你真的做起来,你就会吃惊的发现,你的错误并不是更正一次就可以改掉的,相反,有很多错误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犯了,甚至于更多次还一犯再犯!看着自己的错体集,哎呀,太触目惊心了!这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好地方,更是一个提高成绩的好方法。在学习上,对同一个知识点复习的次数越多,在知识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增长空间。如果你还没有这个习惯,那么,就赶紧行动起来吧,收集自己的错误,分门别类,然后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自警一番,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3.2不能受累于参考书。我常跟我的学生说,不要迷信参考书,参考书不要很多,系统的有一套参考书,能在高中三年坚持下来就足够了。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在市场上很多参考书卖得很好,都挂着某某名校名师名生状元的牌子,鼓吹的有多么多么好,结果,不少同学在眼花缭乱中拿了一本又一本,以至于不能自己。其实,我们在学习、复习中时间很有限,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更有限,在这些有限的时间,朝三暮四,一会儿看这一本参考书,一会儿看那一本参考书,还不如不看。把教材之本的课本知识结构知识要点烂熟于心,能够在很少的时间里把一科知识全部回顾一遍。能做到这点,要比看一些所谓“金版银版”的参考书要重要的多,有用得多,也有效得多。总之,一句话,抓住最根本,最主要的,不要盲目的崇拜参考书,更不能迷信参考书。

3.3疑难突破。遇到疑难,首先是要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要弄明白自己不会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那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和同学讨论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最终解决那些难题;但解决绝不是简单的你原来不会做的通过别人的帮助会作了,而更主要的是,在会作之后,回过头来比较一下原来不会的原因是什么,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否则,就失去了一次提高的机会,作题也失去了意义。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决不奢望不遇到难题,但是,也决不允许自己不明白难题难在那里。

3.4如何跳出题海?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关心这个题目,因为物理难懂、化学难记、数学有做不完的题。有些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不断地套公式、套题型,一但试题稍加变化就无所适从。

题目是数学的心脏,做题不一定可以,但不做题是万万不行的。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题目太多了,好像永远也做不完。试试下面的方法,第一,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每道题目都是怎么考察的,考察了什么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第二,继续做题时,完全不必要每道题目都详细的解出来了,但必须要看到类型题之间的不同点,再归入我们上面分析过的题型,得出解题思路就能得出解题方法来!这样,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其做题方式,提高做题效率。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做一道题只是做了一道题,“就题论题”,不能跳出题外,看到本质,遇到新的题目,稍有一些不同就没有办法了,还谈什么提高呢?又怎能摆脱让你烦恼的题海呢?

3.5掌握考场得失要因,做到“宠辱不惊”。首先是要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可以这样提醒自己,“害怕什么呢,不管有多难,大家都和我一样。”这样自我心理暗示一段时间之后,心里就坦然平静多了。其实学习和考试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学或考得怎么样,而是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也是超水平发挥的前提。大家不妨试一试,也许效果很好呢!其次,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和考试策略,做到“宠辱不惊”,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紧张。考试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遇到一个题目,作了好长时间还无法解决,就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后面的作题,进而也影响考试的成绩。

3.6正确认识考题中的“老面孔”。其实,我经常提醒我的学生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不是竞赛,那么考试试题中,至少70%的内容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练习过甚至多次反复过的内容的再现,也就是说,70%左右的题目都是基础题常规题,70%的分值通过平时的努力和积累,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拿到的!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分析一下我们每一次的考题。想想看,把握住了这些题目,结果会是怎样呢?所以每一个同学都要看到这个近乎真理的事实,让自己自信起来!

不管怎么说,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更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但决不能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对所学的知识能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由“活”到“悟”,要能善于钻研,善于归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学好高中数学。

上一篇:让爱洒遍每一个角落 下一篇:多彩生活让品德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