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析

时间:2022-08-23 10:03:13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析

摘要: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现状、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主要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人口的压力给城市居住、工作环境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解决城市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与人口的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要选择。因此,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析,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层建筑施工现状

当前,国家和施工单位都在不断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论的革新,但是当前的高层建筑绝大多数还是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为了有效的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逐渐发展成了钢结构和钢混结构,而对于建筑施工材料,则通过了优化而便于运输和施工,并考虑到了配合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针对高层建筑具有的楼层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要求高,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国家特别针对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引入了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加强了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监督和控制,并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考核,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与普通建筑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也有着许多的不同点。在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都是按照从下到上进行逐层的施工的,但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高层建筑则具有高空作业、建筑体积大、基础埋置较深、工程量巨大等特点,因此造成在施工技术上与普通的建筑物有着较大的区别。

1、高空作业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之中,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就具备有高度大这一特点,故而在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量非常的巨大。而建筑物的高空作业要进行繁多的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运输,从而造成在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高空作业的防火、安全、通信和水电等方面的问题,且要避免高空坠物现象发生。

2、基础埋置较深

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为了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它的设计基础埋深按照规定需要大于整体高度的1/12,而建筑本身就具有高度高这一特点,因而基础的埋深往往比较的深。故而在对高层建筑的基础进行处理时,由于相关的处理技术比较复杂,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可以采取的基础施工方法多,且不同的技术方案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大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牵连的部门比较多,从工程的设计,到材料,机械设备的准备,到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选择培训,再到后续的正式施工,施工的管理,质量的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多个部门的高度协调合作。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科学的设计,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和高度的协调,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将庞大的工程量不断细化,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对一些关键环节实时监控,集中管理。

4、施工周期较长

高层建筑由于其具有复杂性和工程量大的特点,致使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也较长,平均都在两年以上。要想有效的缩短工程预期,就必须要在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上下功夫,要针对高层结构设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5、施工条件复杂

当前我国修建的高层建筑物大都在城市的市区,在这一区域之内往往由于施工用地紧张,从而要最大限度的压缩现场的临时性工程,尽量的减少现场的材料、设备的储量,并需要根据现场的复杂条件合理的选用相关的机械设备,要充分的利用工厂化的产品。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确保相邻的建筑、地下管线等不受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建筑的基础施工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且要密切的注意周边建筑的裂缝发展情况,以便及时的采取技术措施,避免造成邻近建筑物的破坏。

三、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分析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有土方的开挖、基坑排水和支护以及基础的混凝土浇筑等工作。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的密集区域,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因而在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的市政设施进行保护。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一般都为深基坑工程。对于深基坑而言,由于施工风险比较大,它需要考虑到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且它涉及到了土力学稳定以及强度和位移变形等岩土问题。倘使在基础施工过程之中存在施工设计的不当,则极易发生基坑事故,因而,在施工过程之中,要针对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方案以及基坑的降水方案,对于基坑深度超过5m的基础工程项目,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并由项目总监审核通过之后方才能够进行。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之中的稳定性,防止基础的侧滑,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解决基坑降水、边坡支护、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过程对于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结构之中,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往往受力很大,而上部结构受力比较小,因此在正常结构布置时,往往是下部结构刚度大,上部结构刚度小,但绝大部分建筑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性要求而在建筑物的下部布置大空间,在建筑物的上部布置小空间,从而需要在建筑物的下部布置结构刚度比较小的框架结构,在建筑物的上部布置结构刚度比较大的剪力墙结构。为了满足这一结构布置,往往需要在建筑结构之中设置一个转换层,建筑物转换层的高度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它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在带状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之中,应当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转换层下部结构的刚度,要加大筒体以及落地墙的厚度。在施工过程之中对于转换层的墙体混凝土质量则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必要时应当在房屋的周边增设剪力墙、框架或者在楼梯间增设筒体结构。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不落地剪力墙、开口、减少墙体厚度等方式来弱化上部结构刚度,从而提升建筑物结构转换层的抗震性能。

3、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这得益于钢结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与工业化强度高的特性。高层建筑钢结构包括诸多施工类型,如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等。钢是一种热传递非常强的金属材料,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热传导性。当经历火灾时,这种结构特点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由此可见,在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我们必须加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除此之外,钢结构施工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在某种意义上,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钢结构安装效率的高低。因此,钢结构的吊装、测控与焊接技术都是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4、裂缝控制技术

施工措施方面:一是“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在外墙面的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二是“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 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三是“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措施,从而有效预控混凝土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着高层建筑的质量,影响着其使用的安全性和长久性,关系着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做好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基本工作。

参考文献

[1]齐伟.高层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1(04):12~15。

[2]顾锡明,李勇.武汉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墙、柱、梁整体滑模施工[J].施工技术,2009(24) 。

上一篇:混凝土机构加固技术探析 下一篇:两级AO+膜处理组合工艺在垃圾渗滤液中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