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高度去攀登

时间:2022-08-23 07:19:34

高度只是一个数字,攀登的过程永远比结果更回味无穷。真正热爱登山的“山客们”,为何一次次在严重高原反应的痛苦中挣扎,又一次次回到山上?他们挑战的并不是高度,而是自己身体与内心的极限。

与地心引力搏斗,向高处更高处攀登,本是人类最原始的发展冲动之一。

8848,一个亿万年间不经意形成的高度,成为地球人心目中的至尊数字。

因为至尊,所以攀登者被赋予挑战者之名;因为成为挑战者,勇攀高峰时不得不将高度念念于心,5000、7000、8000,直至8848,每一个高度代表一个对手,一种成就,一份荣誉当被神圣化的高度成为攀登者的目标与对手,攀登一度成为精神壮举、人类英雄。而当8848这一高度被自主攀登者在最近60年内一再突破后,商业逻辑自然开始介入―既然很多人都可以登上8848,那么曾经貌似高不可攀的珠峰便应该是可以普及至常人的运动。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广为传诵的毛诗把登山变成中国最具有政治隐喻的运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国第一支由社会各界支持、业余登山运动员组成的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为提振国民信心,国家领导人专门电贺,为刚起步的商业攀登珠峰抹上浓厚的政治光彩。商业攀登珠峰的起步因而有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基点。商界名人在中国尤其热衷于登山运动,这与登山的政治荣光想象有着隐秘的关联。世界上还有其他任何一项业余运动员参与的运动,可以得到央视直播、主席电贺的待遇吗?

然而政治荣光无法解决商业攀登的技术难题。与自主攀登相比,商业攀登的逻辑有赖于工具与服务,好比载人空间旅行,无法自主,必须配备火箭、飞船与专业技术支持。但珠峰的工具属性尚不强大,没有索道,没有装载人类适宜气候的运输舱,从工具来看,珠峰攀登太过依赖登山者的自身经验和素质,本难成为商业项目。

幸好,有夏尔巴人,一种天生的登山族群,适时地成为了商业攀登的服务人群,担起了商业攀登的重任。起初,他们是向导,在珠峰攀登中起关键性辅助作用。随着越来越多毫无经验的登山者花钱买高度,夏尔巴人的服务越来越低级化。在最新的报道中,某些大亨一个人需要三个人伺候,服务的内容包括烧水、穿靴子等等日常生活内容。一些大亨几乎是被抬上山顶,如果不幸遇到一位身体素质达不到登顶要求的大亨,一群队员都不得不放弃登顶,抢救大亨一人下山。

随着商业攀登人数越来越多,商业登山中的问题和争议也越来越多。有人把这归为商业攀登本身的问题,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珠峰登山运动中最大的问题来源于不够商业化。例如,珠峰商业攀登中是否有特权购买?这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特权会伤害正常的商业运作,本来不属于市场化的商业逻辑,在高海拔生死线以上,平等的生命权利诉求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急迫和紧要,然而,假如这市场是一个垄断性市场,特权就成为必然。珠峰商业攀登目前由一家公司垄断,垄断正是制造特权的源头。能否让商业攀登商业得更充分?这恐怕是当下最尖端的话题。

对于攀登者来说,放下对高度的挑战心态也许是更能自主的解决方案。高度只是一个数字,攀登的过程永远比结果更回味无穷。真正热爱登山的“山客们”,为何一次次在严重高原反应的痛苦中挣扎,又一次次回到山上?他们挑战的并不是高度,而是自己身体与内心的极限。正如次落所说,安全登山永远是第一位的。说到底,金钱可以买来服务,但绝对买不来生命,对于山峰的敬畏心和亲近心,才是安全登山的无敌保障。

上一篇:会掐架的导师她才是好导师 下一篇:户外行走 春日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