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盈余香

时间:2022-08-23 06:22:45

赠人玫瑰 手盈余香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而9月29日晚,备受各界瞩目的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酒店举行,慈善事业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慈善,顾名思义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因为,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

顶级富豪慈善观

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位世界顶级富豪的“慈善中国行”,前一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因此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

沃伦・巴菲特说:“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一生都在捐赠。3个孩子都从事慈善,每人管理一个慈善基金会。”

比尔盖茨说:“父亲曾教导我,做慈善是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财富全部用于慈善,因为我体会到了做慈善的快乐。”

大爱于人,有爱不孤单

中国为什么要提倡慈善事业?意义何在呢?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生活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

正如李连杰在巴比慈善晚宴上所说的:“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的工作。”

我们不缺乏慈善的文化传统,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然而,中国的慈善事业才刚起步,也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当今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期,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需要我们无数家庭集体补上“慈善教育课”,我们的父母也努力像巴比的父母那样,给孩子树立“快乐慈善”的榜样。

当前,我们的父母最热衷的,往往是成功教育。可这种片面的成功教育,很多时候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日益走向失败,如今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就可见一斑。相比之下,巴菲特和盖茨的父母给孩子在童年时上的“慈善教育课”,却使他们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所以,巴比的这次“慈善中国行”,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应该是多方面的,而让笔者印象最深的

既非拉斐特城堡的慈善晚宴,也非国贸大酒店的媒体见面会,而是他俩各自讲述的这两个家庭故事,以及藏在这两个故事中的家庭“慈善教育课”。

链接:中国慈善事业的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有过精辟的阐述。像儒家的“仁爱”、佛教的“慈悲”、道教的“积德”、墨家的“兼爱”,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

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自己悠久的传统。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代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更有当今国门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批社会贤达,名流、企业家,离退休干部为水灾、为贫困大中小学生,为艾滋病,白内障的贫困患者,默默从事的慈善救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愿我们每个人都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从中体会做慈善的快乐。

上一篇:选对伴侣才幸福 下一篇:夕阳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