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合作学习三部曲

时间:2022-08-23 06:21:59

低段数学合作学习三部曲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意识,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从意识上培养学生愿意合作,再从技术上做到能够合作,从而达到主动合作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 低段教学 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30-0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数学模式,落实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合作中,学生不仅自己要努力学习,还要有关心帮助他人的责任心,以小组成员都学好为目标。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更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这对目前学生中大多数独生子女的自私、孤僻等性格特征的改变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低段数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下面就谈谈低段数学开展合作学习的三部曲。

一 序曲——培养学生愿意合作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太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十分严重,当老师要他们合作学习时,他们只图好玩,却不肯为小组做一点贡献;也有的学生不能从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尝不到合作学习的“甜头”,因此可能导致学生不愿合作。再说刚入学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因此,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合作,主要是培养学生愿意合作的意识。

1.开展不平等竞赛,感悟合作学习的魅力

竞赛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个人与个人、组与组、个人与组、老师与学生等。而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个人与小组的竞赛:出示几组由易到难的题目,分别让一个人与一个小组(三个人)去比赛谁算得快。结果一个人计算的学生输了,很不服气地说:“如果也有人帮我的话,我就不会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学生为一组,通过合作分工取得了胜利,使刚入学的孩子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从而产生合作的意愿。

2.开展小游戏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力量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前、课中或课尾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力量。游戏活动有做试验、讲故事等。

第一,做实验。教师出示一大堆废纸,请一个学生上来撕废纸。

步骤一:把一张纸一次撕成两半,该生很麻利,下面学生大笑。

步骤二:把10张纸一次撕成两半,该生也比较麻利,下面学生也大笑,不过声音比刚才小了一半。

步骤三:把50张纸一次撕成两半,该生感到很费力,

面红耳赤,其他学生也没有了笑声。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团结力量大,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合作的必要性。

第二,讲故事。这个故事不是随便乱讲,而是有选择性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从内心产生当有困难时想与人合作的欲望。

通过竞赛、实验、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赛意识,同时,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合作,从而产生愿意合作的欲望。

二 进行曲——培养学生能够合作

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境: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其原因是低段学生没有合作的经验,教师又没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所以合作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培养学生能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1.养成合作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合作学习也要有一定的规矩,因此就有必要让学生养成一些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实践,我们觉得在低段要初步养成:学会收集、学会分工、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这些习惯。特别要指出的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提问、同学发言、操作要点、分工要求等,它是学生最难养成的习惯。通过讨论、实验,我们制订出小组合作学习时各组员应遵守的常规:(1)会独立思考。(2)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3)初步学会倾听,并懂得交流。(4)遵守课堂纪律,避免争论和争吵。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开展合作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它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必要在一个阶段对其中一个习惯做专项训练,使学生形成技能。

2.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学习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低段开展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愿结合合作三种方式。

第一,同桌合作。由于刚入学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同桌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不仅可以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而且可以相互检查学习情况。如“比一比”一课,在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什么时,学生只是看一看而已。教师让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思维就活跃了起来。

第二,前后桌四人合作。如果说同桌合作是低段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那么小组合作是在同桌合作形式的发展和延伸。它以前后桌四人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简单形式。该形式不仅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而且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同学喜欢吃哪些水果,以便决定元旦茶话会该买哪些水果。小组长请同学准备好水果图片就可以发问:“谁喜欢吃西瓜?”喜欢吃西瓜的同学马上把西瓜图片摆到桌子中央。小组同学立即统计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的人数。这样,全组同学齐心合力,可以迅速、有序地统计出本组同学喜欢吃的水果,从而做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低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不能只由一人担任。

第三,自愿结合合作。自愿结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一般是2~6人为一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由于学生大都选择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交流,所以这种合作方式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是上面两种合作形式的有效补充和拓展,适合于复习整理或综合学习阶段。

三 尾声——培养学生主动合作

主动合作是一种无意识合作,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定的困难,自己一个解决不了时,就自发地产生要与别人合作学习的一种意愿。尾声不是合作学习的真正结束,而是走向合作学习的另一种新境界。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合理选择合作内容和时机

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其中最主要是看他们的内心需求是否被激发。如教学数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时,当学生初步学会了搜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播放了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学生统计。几分钟后,师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又放了一遍,几分钟后,又问:“完成任务的举手”,寥寥无几。多数学生着急了,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于是有人提出:“要是几个人一起数就好办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同学们就开始自发的组成小组,以车的种类来数,一分钟后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2.积极建立评价机制

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专门设置了合作学习评价表,具体如下:

认真倾听 积极发言 虚心求助 主动帮助 服从安排

自主评

同学评

通过这个评价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该怎么做,并且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反思自己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合作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高层次合作学习的开始。这三部曲是随着学生年级、内容的不同而螺旋上升的。

华罗庚曾说:“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本上的结论。”合作学习,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低段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同学关系,有利于打开多向信息交流渠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著.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杨宁、卢杨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4]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孔子德育思想的心理学分析 下一篇:高校信息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