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中不安全注射的原因及措施

时间:2022-08-23 06:14:04

预防接种中不安全注射的原因及措施

【关键词】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安全注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在预防接种中不安全注射的情况非常严重。因不安全注射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也并不罕见,因此,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作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明确引起不安全注射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1 引起不安全注射的原因

1.1 皮肤消毒不严格 在操作过程中,预防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酒精没能及时更换,使浓度达不到要求,皮肤消毒范围不够,均达不到消毒的目的,从而引起感染。

1.2 注射部位不当 在操作过程中,预防接种人员往往凭经验选择注射部位,特别是当接种者多时就会忽略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而注射部位选择不当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导致出血和神经性水肿。

1.3 注射方法不正确 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如果注射方法不正确,不仅会影响疫苗的吸收,还会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如卡介苗皮内注射过深,易引起卡介苗淋巴结炎。

1.4 注射操作行为不当 不能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要求,重复使用1副一次性注射器接种2人及以上,或只换针头不换针管接种两人及以上。

1.5 疫苗使用处理不当 有些疫苗注射前未充分摇匀,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如百白破疫苗;温度、瓶体破损,疫苗结晶等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

1.6 使用后的注射器处理不当 如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回套针帽,可能使接种人员受到刺伤的危害;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不进行毁型、消毒后深埋、焚烧或统一按照要求回收等安全无害化处理,而是随意丢弃,甚至给小孩当玩具等,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 针对原因分析实施具体措施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皮肤消毒用75%的酒精定期更换,要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疑有污染应重新消毒。

2.2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如肌内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下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2.3 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作为接种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明确哪种疫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注射方法。如皮内注射主要用于卡介苗,皮下注射主要用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肌内注射主要用于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2.4 选择符合安全注射要求的注射器材 预防接种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

2.5 接种前认真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瓶体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6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放入安全盒内,如果注射器配有针头盖,使用后不得再回盖针帽。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销毁,不得再次使用。医疗废物最好分类放置。比如我们现在将接种后用过的棉签、疫苗瓶、一次性注射器毁型后分别单独放置,然后送到医疗垃圾定点回收处集中销毁。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实施可以大大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让家长正确认识预防接种给孩子带来的益处,从而提高接种率。通过对接种人员开展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注射意识,加强规范操作。同时要加强社会宣传与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人员对安全注射意义的认识,积极推广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使计划免疫工作得到深入安全的开展。

上一篇:对胰岛素抵抗影响脑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法国专家的抗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