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山东兄弟情

时间:2022-08-23 05:44:25

“羌红朵朵感党恩,咂酒高举敬亲人,鲁川深情永牢记,援建功勋传万世。”4月1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羌族自治县政府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恩,并邀请曾经在北川战斗过的山东抢险救灾者和援建者再回北川,和当地人民一起共同见证灾后恢复重建的辉煌成果。

感谢信中说,北川人民永远铭记,“5・12”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山东对口支援北川,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北川作为山东的一个县,举全省之力,聚全省之智,支援北川灾后重建,再造一个新北川。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3万多名山东援建大军完成了22个乡镇重建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新县城摆下战场,短短一年多时间,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成就了新中国建城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山东省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00多亿元,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援建任务,与北川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凤凰涅、浴火重生的人间奇迹。从援建到帮扶,从输血到造血,尤其是北川―山东工业园、北川维斯特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等一大批“造血”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以及山东支医、支教、干部培训等智力支持成果的逐步显现,北川一、二、三产业均呈现出快速向好的发展态势。

感谢信深情地回忆到,以崔学选为代表的广大山东援建干部和援建人员,视北川为第二故乡,视北川群众为亲人,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激情谱成“山东速度”,用智慧和心血书就“山东效率”,用真情和大爱诠释着“山东情义”,留下了无数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尤其让北川人民感动的是,山东援建大军在离别之际,还抹去了所有援建项目的“山东”痕迹,没有留下一个“山东印章”。善行义举的纪念标志不在,一砖一瓦凝聚的真情永恒,山东人民的无私奉献、深情厚谊和无疆大爱已深深镌刻在北川人民心底。

北川新生的背后,不仅凝聚了山东3万多援建人员的辛劳付出,汇聚了山东100多亿的资金投入,也凝聚了北川对山东援建的无限感恩。

为了建好北川,山东创新援建机制,坚持统筹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交钥匙工程”和“交支票工程”相结合,不惜人力、物力。北川的百姓亲眼看见了新县城从无到有的变化。“那是一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北川居民张小春说,山东是把北川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县来建设,这份无私大爱让我们感动。

张小春的话是北川人的心声。人们没有忘记:援建以来,3万多山东兄弟离家别亲、不远千里奔赴北川,他们头顶烈日,脚踏泥泞,用一颗颗博爱的心,一双双热情的手,帮助北川恢复重建。

为了建好北川,威海市36岁的于胜涛7天穿破了两双军用胶鞋;山东省援川指挥部总指挥助理崔学选忘我工作,最终病倒在北川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济南市援建擂鼓镇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刘胜凯经常带领援建干部深入受灾群众家中了解疾苦,帮助解决群众困难。“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哟!”北川63岁的王培忠老人满怀感激地说。

正是这种把北川援建当成自家事来做的无私援建精神,使北川新县城在短短一年多便拔地而起,其重建速度、重建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不仅追求援建速度,援建中,山东更注重援建质量。为了把北川建成精品工程,山东成立了援川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后方援川办和前线指挥部,前后一体,协调运作;全省17市都成立了援建前后方机构,在乡镇援建中确定一个市援建1~2个乡镇的工作机制;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援建工作提供帮助和服务,援川工作全省一盘棋,形成了“援、地”协同,“前、后”联动,全省配合的工作格局。

此外,山东省还要求所有参建企业必须具有一级以上建筑资质,并制定了加强质量监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实行定期检查等,使山东援建北川的每一个工程都是合格工程。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用羌山的树作笔,用羌山的水做墨,也书写不完我们对山东人民的感激之情。”一位北川干部激动地说。

上一篇:不屈的站立 下一篇:要在北川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