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3 05:42:11

浅议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现状为基础,从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关于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的教育观、教材、学生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校;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4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现状

中职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浪潮裹挟我们太多的期望滚滚而来时,首先泛起的是炫目的泡沫,泡沫中夹杂着我们始料未及的泥沙。实际上,在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已经随之而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全社会应试(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文化中的不适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不适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面对的学生的起点差异大;不同地区的学校计算机硬件环境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衔接性不强、计算机教师教育理念等差异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吹开这些让我们微感迷醉的泡沫,剖析其中阻碍发展的障碍和问题。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学习观问题。在中职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讲台上的老师讲的口沫横飞,讲台下的学生却是各行其是,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睡觉,有的和同学聊天,真正有学习兴趣的、在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

2.2 教材问题。与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教育相比较,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起步晚,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迅猛,相对于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速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建设开发却不尽如人意。

2.3 教师的教育观点短浅。在中职学校,很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很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认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今后就业所必须的。这是一种很功利的教学观点,即“什么有用就教什么”,然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作为教育者判断什么知识对学生最有价值时,应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

2.4 教学的环境落后。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由于经费欠缺等原因,导致计算机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且缺乏维护,另外机房配套设施的严重缺乏,比如机房里没有投影仪,没有话筒,应用软件(计算机一级考试用的办公软件是2010版,而目前学校的计算机安装的办公软件却是2003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2.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当。尽管“改变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是在中职校还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多少、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其次,评价方法单一,教师出于省事、方便的考量标准,往往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第三,评价主体单一,只是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

3 针对问题实施的对策

3.2 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硬件方面,必须借助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为学校添置必要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及配套设施,以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正常开展。软件方面,学校应积极推动校园的信息化进程,组织相关的老师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此平台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改善学生的学习观。作为中职学校教师的我们,虽然无法选择生源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观。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要为学生解开思想上的束缚,给他们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展现个性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时下我们学校所倡导的166课改,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三份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要想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应多采用基于问题或者主题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开放的学习环境如图1。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演示文稿”章节的基础知识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让学生利用演示文稿该办公软件进行主题的介绍和说明。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定主题进行发表。

3.4 撰写校本教材。由于高教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不可能适用于全国各个地方所有类型的中职校。鉴于以上的情况,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实训条件、课程设置等具体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使基础知识薄弱的中职生有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教材。当然我们学校(福建经济学校)也在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希望学校及课任老师能与时俱进,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和生源的实际情况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并定时更新教材的内容。

4 结束语

笔者根据自己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经验,展开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环境、教材、学生的学习观以及评价体系等问题,这些看似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满足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古燕莹.从“做题”向“做事”转变――基于职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7).

[2]徐丽丽.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设想[J].教育时空,2013(01).

[3]刘向永,董玉琦.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

作者简介:张平(1976.10-),女,福建平潭人,专任教师,助理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日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福建经济学校,福州 350001

上一篇:组网技术课程关于交换机管理VLAN和本征VLAN探... 下一篇:移动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