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时间:2022-08-23 02:18:30

试论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摘要:自任务型教学被引入到我国以来,其本土化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成为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及特点,探讨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 任务型教学 运用策略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从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翻译而来,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英语学习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学习与创新,以达到学习目标。任务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力图创造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以完成任务为方式,通过做事情来使用和学习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从做中学,培养其交流、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研究的任务型教学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为教学成就。

任务型教学无疑是先进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一种先进的教学途径。它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五点:

1.完全摈弃英汉对译的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分支,而以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应把运用作为主要目的,削减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的翻译和语法成分。同时,任务型教学以句子为基础,整句探索,整句学习。在对句子的操练过程中可以自然的掌握单词,这也有利于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例如,《牛津英语上海版》中有大量话题和活动,在学生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均以日常运用为基础。英汉对译的摈弃要求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完全使用英语交流。倘若之前教师未处理好语言输入阶段,则无法达到该要求。

2.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语法的依赖

初中属于英语语言学习基础进阶阶段,此时应尽量少地引入语法概念,更不要对语法规则作系统的讲解。因为任务型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素材,之后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比教师讲解的规则更能加深记忆。但是其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如何让学生自觉发现规律,这一尺度较难掌控。

3.增加通过听觉获得记忆信息的比重

目前的任务型教学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其他音像材料,改变了原来单一通过视觉系统学习语言的状况。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应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视听觉获得记忆信息,静动态媒体相结合,这无论是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还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都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培养学生联想记忆的学习习惯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学生探究、演示动作、完成任务等方法来掌握知识和句子,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联想记忆的习惯。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后,就会在日常交流中尽量使用这些材料。但不是仅仅对已学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机地重新组合,使学生在脑中所储存的语言信息也做频繁的再组合。

5.增强评价方式与内容的灵活性

任务型教学的评价方式与内容有以下特点:首先,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这个目标是明确且具体的,师生都了解这个目标的发展方向;其次,任务型教学所考查的是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再次,任务型教学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课堂,以检验学生对于任务内容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为什么英语教学需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

21世纪信息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和频繁,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英语作为国际上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已拥有了国际性语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不约而同地对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育进行改革,尤其以英语教学改革为甚。

然而,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的英语教育还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输入质量低,同时忽略语言输出,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英语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教学模块设计不合理;考试导向明显,特别是中考的指挥棒,把教师和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实际教学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重视书面考查,忽视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评价。

面对以上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明确指出:“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注重过程评价,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以学生“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让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任务型学习方式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导向,可以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应用策略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好任务型教学法,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1.正视任务型教学,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输出

对于任务型教学的引进绝不能照搬照抄,要与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现在的中学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只进行输入和机械操练的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课堂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教学质量的好差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应当积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当转变自身角色,由原先的长者转变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出色完成任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任务型教学活动并完成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的3P教学模式比较注重语言输入,而任务型教学则更关注语言输出,因为只有通过语言输出才能展示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过程。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学习语言如果没有语言输入,就无法完成知识的储备。而没有语言输出,知识和信息只会停留在记忆阶段,缺乏必要的训练,而无法转化为技能,任何语言输入和知识储备也就失去了意义。威尔士的三阶段理论完全将3P模式颠倒过来,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便开始任务,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对学生语言输入的创新,要求教师在任务前期系统地设计语言知识重难点的传授,让学生首先对语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再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强化,会使得输出更加有效,整个任务完成过程更加流畅。

2.降低任务设计难度,确保任务顺利进行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最后以展示完成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考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绩。其中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整个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在课前仔细地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灵活安排教学任务,设计各种生动有趣而且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或者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是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任务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公开课才会想到设计任务,这样设计出来的任务往往显得僵硬和苍白,难度过大的任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使学生的思维不过于发散,整个教学过程在一个稳定的秩序中顺利进行。

3.提倡小组合作,兼顾个体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需要整个小组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特别是对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更需要合作。任务型教学方法就是在同学的互动中、完成任务的动机下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展开。

但是目前教学情况是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大于30人,而且个体差异比较大,以目前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很难保证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任务型教学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引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完成任务中,留给学生冷静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以避免学生养成只是追求回答问题热和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心理。尤其要处理好小组成员的分配问题,不要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单独分组,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和积极性。在最后任务阶段或输出阶段,有时小组内会出现个别学生把持发言权的情况,这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敏锐度,鼓励胆小或沉默的学生进行发言,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任务并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分享任务完成后的喜悦。

4.明确任务与练习的区别,完善任务的评价方式

终结性评价与任务型教学的冲突使得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不高。需要明确的是,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练习是有区别的。任务接近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是一种更为自然的状态。而传统课堂上的练习和活动,往往都是为了理解或巩固语言或训练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步骤或做法,只是机械操练的进一步深化。这些步骤和做法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通常是不会发生的。任务类似现实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语言学习方式,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另外,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使用哪些语言形式。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就是任务型教学的评价过程,它不仅评价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还对任务目标的实践成果有明确的评判。这种评价使得任务与练习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会给学生更多的能力提升空间,提高对任务型教学的满意程度。

例如,《牛津英语上海版》7B教材第30页要求学生写一份上海旅游一日游计划,并且付诸于实践,将旅游途中拍的照片带到班级与老师同学分享。这个任务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走出课堂,将这个单元学习的有关旅游的英语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中。而如果是活动的形式,则只需要学生写一份计划,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旅游的重难点词汇就可以了,学生不会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本案例中,任务型教学的评价就是学生将照片带到班级与老师和同学分享的过程,并且可以评出最优作品,评价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笔试。

5.分析设计前的需求,注重任务后的反思

教师关于任务设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任务实施过程,而关注任务设计前的需求分析和任务后的反思的研究较少。需求分析有助于教师掌握任务难度,减轻任务实施时的学生认知负担,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和共同完成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从做中学,提倡通过完成任务学习语言,它强调形式与实践的统一。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任务的意义及其使用的语言形式进行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哪些做得比较成功,哪些还有待改进,在完成任务时有哪些使用不当的语言形式,有哪些应当使用却没使用的语言形式。作为英语教师,谨防任务流于表面的情况。让课堂更活跃不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执行学习语言,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那么任务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如何,任务难度是否适宜等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后的反思中寻找答案。任务后的反思即是学生对学习的反思,也是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参考文献:

[1]Wills,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Longman,1996,(11).

[2]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

[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如何学好语文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绪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