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08-23 02:16:41

杏树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日益变化,提高杏树管理水平已成为广大林农的日益需求。本文针对杏树土肥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土壤管理、肥料施用、灌水与排水3方面对杏树土肥水管理技术进行了重要论述,以期提高山地杏园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杏树;土肥水管理;技术

杏树因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在陕西省被广泛栽植。但由于人们将杏视为小杂果,重视程度较低,加上生产中管理形式粗放,因而杏园普遍存在着产量低、结果晚、质量差的问题。杏树虽然适应性强、耐瘠薄,但要达到优质高产、连年稳产的目标绝非易事,其中,加强土肥水的管理是关键。

1.土壤管理

1.1树盘覆草

树盘覆草具有缓温、保湿、控草、改土、增肥、防冻、改善土壤水肥、气热诸方面的作用,以夏秋2季实施较好,可用秸秆、糠壳、树叶、杂草等作覆盖物。覆草厚度为10~15cm,上面可再盖少许土,翌年秋季结合施肥将覆草翻入土内,覆草前先施氮肥(每株0.2~0.6kg)以保持适宜的碳氮比。亦可实行地膜覆盖,虽然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防虫效果较为明显。

1.2间作

为充分利用幼龄杏园行间的空地,增加前期收入,避免风蚀,抑制杂草而实行行间间作,但肥水供应须充足,间作物随树冠扩展逐年为果树让路。间作物尽可能选择豆科矮秆、浅根作物,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不是果树病虫害的中间寄生,多选择黄豆、绿豆、花生、油菜、薯类等作物。间作物也应轮作换茬,逐年减种,待树冠郁闭后停止间作。

1.3耕耙

通过耕翻以利保墒,耕后及时耙地,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有利于土壤蓄水、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早春表层土壤解冻后顶凌耙地,既有利于及早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促进根系活动,也可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幼树期顶凌耙地,新梢生长量可增加40%~50%。

2.施肥

2.1基肥

基肥是1年中的主要肥料,多以含有机质丰富的厩肥、堆肥、油渣、人粪等迟效性肥料为主,也可混施部分速效氮肥,以加快肥效。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宜将过磷酸钙、骨粉与圈肥、人粪等有机肥堆积腐熟,然后作基肥使用。基肥施入土壤以后,可较长时期不断供给杏树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补充树体因开花结果造成的消耗,恢复树势以及为第2年结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杏树基肥最好秋施,即9月上中旬结合翻耕尽早施入。早施由于气温、土温都比较高,切断的根系能迅速愈合,并发出新根,肥料施人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根系即可吸收利用,这对于增加树体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对于花芽分化减少败育及第2年的开花、坐果、新梢生长等一系列生命活动都十分有利。基肥的施肥方法:幼树采用环状或条沟施肥,初果期和盛果期采用全园和条沟施肥。

2.2追肥

2.2.1萌芽前。芽前施肥应在开花前15天施用,以及时补充杏树树体内养分的不足,通常以速效氮肥为主,每株施尿素0.25~0.5kg。

2.2.2果实硬核期。其作用在于补充幼果及新梢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特别是对早熟品种的果实膨大及胚、核的发育有良好作用。如果此时营养不足,核、胚发育不良会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花芽分化也会受到影响。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每株可施磷酸二铵0.5~1.0kg。

2.2.3果实膨大期。采收前15~20天施入,主要施用速效性钾肥。目的在于促进中晚熟品种果实的第2次迅速膨大,促使果实增大,增加含糖量,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生产上通常以钾肥为主,每株可施硫酸钾0.5kg左右

2.3叶面喷肥

可结合防治病虫一起进行,一般在晴天进行。花前用0.5%~1%尿素喷洒枝干;花后喷0.1%~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5%~10%蔗糖液;采果前喷0.3%~0.4%磷酸二氢钾;采果后每半月喷1次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

3.灌水与排水

3.1灌水

灌水应注意几个关键时期,采取开沟灌溉的方法,避免大水漫灌。萌芽前灌1次透水,以满足开花及枝叶生长所需的水分,开花后及果实膨大期灌1次透水,提高坐果率及果实质量,果实成熟前20天灌水1次,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但果实成熟期应不灌水或少灌水,以免落果和裂果,结合施基肥灌1次封冻水,以利于杏树安全越冬。

3.2排水

杏是不耐涝树种,杏园积水超过3天,会出现黄叶、落叶、死根的情况,以至全株死亡,所以,杏园一定要做好排水防涝的工作。

上一篇:维勒:人工合成尿素的先驱 下一篇:雷竹笋保鲜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