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3 01:24:33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1~2 g/(kg・d)的丙种球蛋白与400 mg /(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1)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痊愈率(83.3%)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76.7%)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64,P>0.05);(2)两组川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了2例头晕,对照组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疼各1例,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相当(x2=10.552,P>0.05)。 结论 1~2 g/(kg・d)的丙种球蛋白与400 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具有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川崎病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68-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in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ZENG Li

Lianjia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Lianjiang 524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8 to Novem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ho received 1-2 g/(kg・d)of gamma globulin and 400 mg/(kg・d)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1) 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83.3%)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7%)(x2=12.164, P>0.05),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2)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2 cases of dizziness appear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one each case of fever, dizziness and headache appea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6.67%)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0.00%) (x2=10.552, P>0.05). Conclusion The 1-2 g/(kg・d)of gamma globulin and 400 mg/(kg・d)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are not different i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having comparabl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Key words] Aspirin;Gamma globulin;Kawasaki disease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发病可能与多种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等感染所致免疫异常有关[1]。川崎病已经威胁到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医学问题,该疾病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次报道,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等[2]。川崎病一直是各级医院的临床研究热点,发现了不同种类的药物,但是都存在疗效差、不良反应多等。为了寻找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提高川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联合用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者,本组全部患者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6版中关于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为5个月~14岁,平均6.5岁。入选要求:(1)患者的年龄不超过14岁;(2)发热时间均超过5 d;(3)手掌硬肿、脱皮;(4)口唇裂开、出血。将本组60例川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川崎病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发热时间等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3]

两组川崎病患者均应用抗炎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每天按照1~2 g/(kg・d)的量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的丙种球蛋白(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0909024),同时给予40 mg/(kg・d)的阿司匹林(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H34021217),连续用药2 d。

治疗组:每天按照400 mg/(kg・d)的量给予治疗组患者静脉注射的丙种球蛋白,同时给予40 mg/(kg・d)的阿司匹林,连续用药5 d。密切观察两组川崎病患者的心率、脉搏及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经过1~2 d的治疗后,患者的体温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的体温未见正常、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患者资料均用()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川崎病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的患者为25例、好转的患者为4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对照组:痊愈的患者为23例、好转的患者为5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痊愈率(83.3%)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76.7%)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64,P>0.05)。见表1。

2.2 两组川崎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川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了2例头晕,对照组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疼各1例,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52,P>0.05)。

3 讨论

目前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川崎病的病程大约可分以下四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慢性期[4]。严重者导致冠状动脉瘤形成,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川崎病的治疗是当前医学上的亟待难题[5]。早在1898年上市的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稳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血清球蛋白,含有人血清所具有各种抗体,丙种球蛋白IgG占血清总量的80%,是血清中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作用。可以提高好转的机体免疫力,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提高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者的疗效[6-7]。近些年来,梁晚霞等[8]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川崎病,降低了血沉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痊愈率。

本研究可以观察到:(1)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痊愈率(83.3%)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76.7%)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64,P>0.05);(2)两组川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了2例头晕症状好转,对照组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疼各1例,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52,P>0.05)。表明1~2 g/(kg・d)的丙种球蛋白与400 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具有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粉玲,黄惠梅.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9):59-60.

[2] 徐明国,门丽娜,祖莹,等.人血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对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966-969.

[3] 胡爱兰,陈凯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0(26):226.

[4] 杨金红.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37.

[5] Tohru Kobayashi,Tomio Kobayashi,Akihiro Morikawa,et al.Efficacy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Combined with Prednisolone Following Resistance to Initi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Acute Kawasaki Disease[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3,29(26):5645-5651.

[6] 吴宜膺,周英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3):2087.

[7] 燕民,彭建.丙球应用时间及方法、年龄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临床相关性探讨[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4(7):32-34.

[8] 梁晚霞,冯斌,黄婉英,等.于不同时问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4(1):46-47.

(收稿日期:2013-05-06)

上一篇:急性脑血管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下一篇:子宫内膜活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