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三人行”

时间:2022-08-23 12:47:55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少解读《论语》者,认为这是孔夫子谦虚的表现。其实,关谦虚何?夫子的“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不过是表明要学习他人身上好的东西,将不好的作为自己的参照系而已。三人同行有我师,是从正反两方面师事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孔子来说,从“三人”身上学到的,很可能是教训多于经验。读反面教材,将他人之教训转化为自己之经验,是最好的学习。

《易经・损卦》:“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清儒李士解道:“以一求一则为两,两则有唱和之欢;以一求二则为三,三则有争夺之患。”俗话说:“两个人处成情人,三个人处成仇人。”又说:“俩人是伴儿,三人是岔儿。”如果三人之中,两强联手,欺凌一弱,即会导致“三人出门小的苦”之惨状。如果三人当中,两劣勾结,排挤一优,则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之恶状。从古及今,此二种情形,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庄子・天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集韵・德韵》讲:“惑,通作或。”惑也者,或者也。惑乱之人心眼儿活,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俗话说:“一个人俩心眼儿不算多。”因而每每会出现“三人六主张”之局面。倘三人同行,一人迷路,两人清醒,最终还是可以抵达目的地的。然而,倘两人迷路,一人清醒,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游戏规则,跟着俩糊涂蛋南辕北辙走下去,必然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五灯会元・杨歧方会禅师》:“三人同行,必有一智。”这与“兵上三千出韩信”一样,是从概率上讲的。三人同行,关键是要同德同心;否则,同床异梦,各怀鬼胎,“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有多少智慧都会在内斗中消耗殆尽。只有三人同行,戮力同心,才可能“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计妥当。”又说:“一个巧皮匠,没张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更何况三人同行,尚有一智乎!

插图/另类赛台/弗罗林(罗马尼亚)

上一篇:陶渊明还乡 下一篇:赴澳大利亚监督指导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