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下的遗产地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2-08-23 12:30:15

POET下的遗产地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通过POET的生态复合体理论为指引,从人口、组织、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遗产地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希望探寻到适合遗产地景观设计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遗产地;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71-01

一、POET生态复合体与遗产地的关系

POET是社会生态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指在一定空间内将人口、组织、技术、环境四大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地域共同体,亦称生态复合体。遗产地的景观设计应在生态复合体理论下的功能、人口、组织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遗产区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存在于大的组织结构之中,而如何在这个系统中做到POET生态复合体的四大要素之间的平衡和依存关系则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POET下的遗产地景观设计评价方法

(一)人口:原真性

遗产地的自然风貌本身是与当地的人口以及民俗民风,民间技艺,文化情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遗产地形成的独特物证。遗产地不是死气沉沉的文物,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其本身的资源发展,也包括了与遗产地发展相关的人类在这个地区的活动、还有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等方面,既包含了遗产本身的,又包含了与之发展有关的人类。

遗产区原住民的存在则伴随了许多千年传世的神话爱情或鬼神的故事,而这些神话与人的生活习性或自然山川河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些故事同样是遗产地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这些涉及到自然景观的神话因素,突出景观主题思想,体现出遗产地的人文文化特色。

(二)环境:生态性

遗产地本身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有着其特有的历史脉络以及地形地貌、材料、技术等,所以我们在进行评价时需要从遗产地的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在设计中尽量要保持好原有的生态林和保持好景观的原真性。所以我们在对一个遗产地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和考虑形成这个遗产地的历史过程,包括这个地区的生物、生态山水环境、自然气候、植物等问题,然后我们就需要从整体全面的设计角度对这个遗产地的自然属性进行全面研究,从现有的山、水、植被出发,在不破坏遗产地自然天生的美的前提下,充分体现遗产地的独特性和适应性。

(三)组织:整体性

在遗产地的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遗产地景区的组织考虑,而不仅仅是对某一组织或单个元素的设计。这个整体的设计目标一定要明确清晰。遗产地的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遗产区的整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其次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打组织的平衡生态系统,遗产地的各个元素就必须把它的最好配置放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里面,全面去了解遗产地的整体功能布局和其服务设施情况。

(四)技术

1、自然美学性

技术是指人们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知识体系,而遗产地景观设计是要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只有结合了遗产地自身的自然美与人工的美才能真正的具有技术性。

遗产区景观设计突显了景观格局空间意义、和氛围,并且使不同的景观格局空间更加的具有其内在的特征,也在情感和艺术上更加的富有感染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人类作为审美性的主体,自然要使得人与景观产生感应和互相之家的情感交流。

自然景观在其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其独特的造型,不论是雄、奇、险、秀等都被评为遗产地的重要依据。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所给予的。山间的峡谷溪流,风吹树叶,雨打磐石,林中鸟语,夜晚虫鸣等或激昂、欢快、喜悦、哀伤构成了一场有节奏和韵味的音乐会,游客们在这样的天籁之声中,尽情的畅游这人间仙境,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妙交响曲。

2、人工美学性

在遗产区景观设计中,人工造景对于营造出具有美感的遗产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残缺设计是景观事物外在形象的不完美,如何通过残缺设计去挖掘这种美感,把遗产地的景观残缺变成具有美感的景观。

如果一颗好的,完整的树在那个地方,人们肯定会视而不见,但是如果说这棵树是断的或者是被砍掉一半的,那么效果肯定就完全不一样,有可能就是这一缺,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峨眉山的景区中对于枯树、断树都是选择任其干枯,使其能够形成另一种独特的残缺景观供人们欣赏。景区内的断墙,枯山石等也都是文化记忆的符号,无不都体现出岁月的痕迹。或者在野生林中,可以让人们进行小范围狩猎野兔野鸡等,让人们去感受这种劳作的野情。或者营造一个鸟语林,以当地原有的自然山体为基础,充分运用现有的花草树木、鸟群、山涧溪流、山石等构成的自然风景图,体现出这种自然野趣。

参考文献:

[1]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M].2006.

上一篇:浅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意义 下一篇:浅谈触屏手机隐喻交互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