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坦然面对抑郁来袭

时间:2022-08-23 11:59:27

时下已入深秋,隆冬即将来临,这个季节似乎是个敏感期,抑郁的情绪会像感冒病毒一样向人群悄然侵袭。

对于抑郁,中医和西医各有它的解读方式,或许,对传统文化以及中医精髓深爱有加的我们,更愿意听听中医怎么说。

中医没有抑郁症概念

很早就听说了中医专家陈敏的大名,源于身边不同职业的朋友,在聊起中医话题时,好几个人都说在请她调理身体。尤其是一位朋友的爱人,产后出现了抑郁的现象,经陈敏诊治后,恢复的非常好。

作为中医大家施今墨先生的再传弟子,陈敏已入古稀之年,身下亦有弟子若干。她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极其敏锐。这个被弟子们誉为中医文化传播大使的老太太,现在除了坐诊,还经常去各地以及到电视台为大众普及中医常识,用她的话说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千万不能丢,更不能在我们手上变了味儿啊。

已经从医近50载的陈敏,不进擅长治疗中医妇科以及脾胃病,对抑郁症的治疗也颇有心得。不过,说起抑郁症,陈敏特意纠正了记者的概念,中医是没有抑郁症这个名词的。但中医根据“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如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失眠纳呆、易悲易哭、胁肋胀痛等,将其都归属于“郁症”范畴。中医四大经典《金匮要略》中所提的百合狐惑病及妇人脏燥病,也属此病范畴。

对于郁症,中医认为,气血痰火食湿为六郁之源,太过或不及,都可引发,表现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陈敏认为,郁证可以说是因情志问题引起的情绪上的疾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无论企业家还是普通职员,都存在着来自各自领域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扰。如不即使调整,极有可能导致郁证的发生,倘若不在意的话,病情会在不觉中加重,此时再进行诊治,对康复会就有一定影响。

五脏失调致郁证

陈敏自幼就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医后,对中医经典古籍亦是爱不释手,由此也奠定了她在从医道路上的理论基础。

本来记者认为,郁证是个不大好说明白的话题,但经陈敏引经据典,通俗易懂地阐述出来,顿感大彻大悟。

郁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甚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中医学家已经认识到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十分密切。郁症的发病虽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但精神因素的诱发占主导地位,多因思虑太过,忧思气结,七情所伤,情志失调,使肝气郁结,耗伤心脾,气血失调而致病。

陈敏说,《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脏主五志”,“五志主五脏”,根据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把“五志”即喜、怒、思、悲、恐五种情绪的变化与五脏功能联系起来,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

情志活动本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心理反应,正常情况下,偶有情绪波动不会致病。如果超越了一定限度而不能节制,就会出现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使五脏功能失调而致病,如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等等。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悲伤肺”的典型例证,她患的是结核病晚期,最后吐血而亡,就是因长期过于悲伤所致,伤到了肺;而周瑜则是“怒伤肝”的典型,诸葛亮未用一兵一卒就把他给气死了;“喜伤心”的代表则是范进,其实他患有很严重的郁证,极其想中举人,常年无果,终于中了举人后,心血逆乱,一下子爆发出来,整个人都疯了;王熙凤则是“忧思伤脾”,他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赚钱、怎么坑人、怎么害人,最后心血耗伤,脾虚,脾不统血,得了下红症,也就是“血崩”,不治而亡,真是机关算计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25岁就死了;

“恐伤肾”的代表贾瑞算是一个,被捉弄、泼粪、挨冻,最后导致反复遗精、滑精,衰竭至极,耗伤而亡。

郁病虽多,法当顺气为先

对于郁症的病因,陈敏说,郁症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因病致郁,因为某脏腑气血病变而使气机郁滞,情绪不畅;二是因郁致病,多因情志不舒,扰乱气机而发病。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对此,有一个调查可以说明,即引起郁症常见的原因,65%的郁症患者其抑郁是躯体疾病的后果,如各种癌症、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5%的患者抑郁是发生在躯体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太大、婚变等,均可导致郁症的发生。

但无论是那种类型的郁症,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即情志失调,思维失控而致。

至于如何治疗郁症,陈敏说,《证治汇补・郁症》中早就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

陈敏认为,在治疗之前,首先应辨清实症与虚症。简单地说,实症,就是看得见的或者说是外人都能看出来的“不正常”状态,而虚症则是实证的一个递进,或许表现得不强烈,但患者自身会更压抑,变成“慢性”的了。相对来讲,实症更易治疗,而虚症治疗起来会较久一些。

陈敏说,实症的初起都是肝气郁结,痰气郁滞(结),此时应以疏肝理气解郁或化痰理气解郁为主。前者对症的药物可用柴胡、白芍、香附、枳壳、郁金等,后者则可用炙半夏、厚朴、茯苓、香附、枳壳、陈皮等;如病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导致了虚症。治疗时多采用养心安神解郁和滋养心。肾解郁两法。养心安神常用淮小麦、甘草、大枣、炒枣仁、柏子仁、茯神、当归、党参等;二滋养心肾则多用天冬、麦冬、酸枣仁、金樱子、芡实等。

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上述这些药物以及病症属性是难以分辨的,对此,陈敏说,其实,我们讲药食同源,大家在平时煮饭、煲汤时,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或是取几样泡水代茶饮,都是不错的。

心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采访过程中,陈敏一再强调,郁症是一种情志上的疾病,首先是思想上的问题,然后才是导致免疫力低下,引发其他疾病,或是某些疾病导致抑郁,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郁症,心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药物治疗是一种辅助。

这种心理治疗包括医生层面的,同时也需要自我调节。正如陈敏所说,一个高明的中医,其实也应该是一名好的心理专家。

在她诊治的郁证患者中,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上至企业家,下至普通职员,她都有让她们敞开心扉的本事,这一点也是她引以为豪的。陈敏也说,其实患病不可怕,不敢面对才是最可怕的。因此她说,郁症也好,抑郁症也罢,不管怎么称呼它,总之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在治疗时,患者要勇于向医生敞开心扉,其实与医生交流的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治疗了。

对于自我调节,陈敏说,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多结交一些良师益友,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平时要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要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此外,保持健身锻炼的习惯也是一种可“发泄”的途径。

陈敏认为,其实郁症的初级阶段对人是有积极意义的。要积极向上地看待事物,譬如工作、情感上暂时的不如意,若把它化成前进的动力,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但若是自暴自弃,总是把事情往消极意义上想,超过了承受限度,就成为病症了。

如何把握一个度,是陈敏一再强调的,她说,其实中庸之道是人们应该反复研读修行的。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治疗郁症的最佳心理良方。

上一篇:葛根 散郁火 下一篇:皇家饮食贵在珍而不在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