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捧着一颗爱心来教育学生

时间:2022-08-23 11:53:09

笔谈捧着一颗爱心来教育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捧着来的一颗心,首先应当是爱心。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命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信其道”,强调的就是情感对于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在一本对中国教育很有影响的译著――《爱的教育》中,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夏D尊先生写着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量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从爱心开始,教育发生在心与心距离最短的时刻。

以下为笔者在教学中的实际案例:

新学期开始了,我兼任八年级的政治课。在刚开始的几节课上,我注意到了一个个子不高,坐在倒数第一排的男生,并且记住了他的名字―何F础K听讲很认真,眼睛亮亮的;回答问题很积极,有时没等我说完问题,他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嚷了,天真得像个小孩子。等我告知他回答问题要先举手时,他很听话,把胳膊伸得直直的,手举得高高的,惟恐我看不到他。他总能回答得很正确,而我的表扬使他显得更兴奋。几节课下来,这个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好。

课后,不经意间我跟同事聊起了这个学生,我说:“二班有个何F矗很聪明也很好学,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活跃。”几个在七年级教过他的老师都笑了,一个同事说:“他可不是个好学生,别看表面现象,过几天你就知道了。”我很惊讶:“怎么会呢?他上课回答问题都正确啊!”同事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学生就是这样,爱表现自己,他是趁你不了解他的底细,装几天好孩子呢!”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便找到升级考试的成绩册,看到了――何F52分。班里可再没有几个比他成绩更差的同学了。我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失落。

面对成绩册,想着这段时间何F丛诳翁蒙系谋硐郑我陷入了沉思――52分,这样的成绩的确有些糟糕。但是他这几天学得真的很好啊,应该背诵的,他都记住了;需要理解的,他理解得很透彻。课堂上,透过他亮亮的眼睛,我看到了他认真的态度,活跃的思维;从那高高举起的手上,我看到了他学习的积极主动,他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啊!我能因为这个52分就对他失望、就否定他吗?万万不能!也许他真的像同事说的,趁我不了解他“装个好孩子”,可是,如果能一直这样“装”下去,也不错啊。那么我也装吧,就装作从来不知道他以前的成绩吧,我打定了主意。

以后的日子,何F匆蝗缂韧,“装”得很认真;我也“装”得很好,就像从来不知道那个“52”分一样。虽然我逐渐发现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还是愿意把他看作好学生。班里有些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时,我会让他们向何F囱习。何F吹淖中吹煤茉愀猓作业很潦草,还有一些错别字,我也会批评他:“你写的字和你课堂上的表现可大相径庭啊,作为一个好学生,字怎么能写得这样潦草,还出现错别字呢?”他把头埋得低低地,似乎很羞愧。我又说:“老师相信你这只是偶尔写不好,以后不会这样了,是吧?”他皱着眉头绷着嘴唇很郑重得点了点头。这以后他的作业变得认真了,虽然字依旧写得不太好看,但我看出他已经很努力了,他甚至为自己买了一个小学生用的田字格本悄悄练字,看到这些,我觉得很欣喜,欣喜中有些心疼――我看出来了,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好学生”,他心里有多高兴啊,而且为了维护这个“好学生”的形象,他一直在努力。

期中考试结束了,对于何F吹某杉ǎ我很期待。成绩发下来了――何F矗政治76分。我很兴奋。这个成绩对别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算高,但是对于曾经是52分的何F蠢此担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能考出76分的成绩,这已经很成功了。

当我们新接过一个班级时,千万不要光凭学生以前的成绩就早早地给他下定论。新换了老师,大部分学生的表现会比以往好,我们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机会。有时别把学生看得太清,也许是一件不错的事。那些原来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一旦被新老师发现了他以前的“劣迹”,他多半会破罐子破摔,“反正我是后进生”,会成为他消极的理由,这样他还能进步吗?就假装不知道吧,有些所谓的“后进生”,他内心是渴望变好的,当他发觉自己被老师认可的时候,他会努力得让你心疼,他的进步也会无法估量。

预备铃响之后,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火上来了,生气地又问了一遍。这时,这时,坐在最后的石**同学跑上来,迅速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而大力在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弄得教室内尘土飞扬。这时,我说:“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的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石同学擦完黑板,默默地回去了。课后,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私语:“×××同学就好了,不做值日,老师都不会责罚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从这件事中,使笔者体会颇深,也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奠下了基础。下面就谈谈笔者从此事中得到的一些个人体会:

1 平等对待优生和后进生

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后进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后进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后进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后进生,就不愿接受。上面这件事中,笔者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后进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2 应尽量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作为老师,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后进生石**,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笔者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委以重任,深信石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后进生,爱护后进生,促后进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上述案例中,笔者就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石同学的一片苦心,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后进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更自暴自弃了,这也是笔者后面急需要补救的工作。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说明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不仅要爱那些思品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那些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热情地期待,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老师,而教师也才会有威信。

作者简介:张翠娟(1982-),男,陕西西安市户县人,本科,中教一级,现主要从事初中政治教学研究工作。

上一篇: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浅析“结构、语言、情感”三维一体的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