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23 11:20:36

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

【摘 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计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就业率都十分重要。本文对如何加强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覆盖课程实验、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主要思路是尽可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关键词】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建议;培养;就业率

一、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科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应用性,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要目标,计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也应牢牢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满足社会需求,使学生不至于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是计科专业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通过麦可思公司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里可以看到,计科专业的就业岗位明显属于高薪职业,同时计科专业也属于失业人数最多专业之一。计科专业失业率高的原因除了开设本专业的学校太多导致毕业生过多外,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处的能力主要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两方面。以下对如何加强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二、关于课程实验环节的建议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网页设计、photoshop等尽可能采用培训班常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用极域电子教室等软件来管理学生机,老师的操作过程同步出现在学生机的屏幕上,老师讲完后学生马上上机练习。与理论课与上机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可全程在实验室进行,课程考核应以实践操作为主。要精心设置单项实验环节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可设置硬件组装连接、BIOS设置、硬盘规划、系统安装、硬件评测、常见故障诊断、日常维护等实验环节。

计算机网络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组网能力。这方面首先是要加强相关实验环境建设,使学生可以组建规模较大的网络,练习路由器设置、VLAN划分等实用技能。

软件工程课程的课程设计课时要足够大,按学生实际能力设置软件项目,严格按照开发流程进行软件开发。项目规模可以小一点,但务必保证是学生自主完成的。

另外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考虑增加职业技能训练课。学生根据自己将要实习的工作岗位有选择的训练相应的岗位技能。如程序员岗位、数据库管理员岗位、软件测试岗位、网站开发岗位以及其他各种职业技能训练等。

三、关于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建议

可以考虑取消现有的毕业设计环节,通过延长学生实习时间增加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中的比重,以详尽的实习报告代替原毕业论文。同时实习应尽可能选择有可能让学生就地就业的单位,学生实习表现良好即可直接就业,可以直接提高就业率。

见习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可选择软件公司、网站开发管理、网络工程等企业,以熟悉企业相应岗位为目的,以便学生尽早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四、关于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的建议

编程能力的重要性对本专业学生来说毋庸置疑,编程能力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面。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一个是微软的.NET平台,一个是SUN公司的JAVA平台,整个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这两种主流开发平台展开。具体来说首先打好程序语言基础,在数据结构课程中进行大型程序设计的初步练习,其后的软件工程等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按照开发流程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目前在开设数据结构课程时,很多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程度达不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以至于要花好几周的时间专门补课后才能开始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严重挤占了数据结构的课时。建议可改为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语言课,打好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后再开设数据结构。可以是第一学期开C,第二学期开VC++,也可以是VC++连开两学期,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学习VC++中MFC等面向对象的内容,真正拥有使用VC++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五、结论

加强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是转变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以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率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如何加强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建议覆盖课程实验、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加强计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志泊,张海燕.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5:64-66.

[2]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3]黄昌军.计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0,10:56.

上一篇:政产学研一体化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浅议大学英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