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考研的决策分析

时间:2022-08-23 11:13:29

大学毕业生考研的决策分析

【摘要】大学毕业生“考研热”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才利用现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研热”现象已经成为近年来被公众所热议的话题。针对此现象,本文将大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优劣、工作能力优劣分为四类,从经济学角度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析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分析,以得到较为准确分析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 考研热 “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一、现状背景

(一)大学生就业难

自2003 年首届高校扩招学生毕业以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日趋突显出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据调查,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2%,待就业人数在62万左右。再加上2012年680万毕业生的待就业人数,据专业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的待就业人数在150万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二)本科生对高学历的向往

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专业人才,不提高水平,没有真才实学,就会落伍,甚至可能被淘汰面临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大学生深感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学历,难以成为复合型人才,故而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

表1 历年大学生考研人数及录取比例(单位:万)

二、“考研热”的理论分析

(一)“成本-收益”分析

基本假设:①经济学基本假设:a.理性人假设。人总是理性的,人是趋利避害的,人们总是想用最小的代价去得到最大的利益,体现在考研方面就是在考研时会朝最利于自己的方向选择,包括学校、专业等,不存在选择的不适宜以导致的损失。b.完全信息假设。假设本科毕业生在考研与工作的信息搜集方面是完全的。②其他假设。假设考研需要准备时间为一年,学制3年。且不考虑公费读研,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情况。

(二)研究生成本分析

(1)显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有两项:一是直接用于考研的费用,包括信息查询费、报名费、资料费、上辅导班的费用等;二是在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所有的学费和书本费以及生活费。

(2)隐性成本。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当我的投资可以在别处获得更大收益时,我就会认为我的投资不仅存在正常耗费的成本,而且还存在失去这更大收益的所谓“机会成本”。这里我们研究的机会成本就是所谓的隐性成本,包括投资收益和就业成本、时间成本、风险成本、心理成本。①投资收益。如果学生所投入的考研显性成本用于其他投资,所得的收益构成机会成本的一部分。若根据以上计算,以一名应届毕业生三年的学费36000作为主要资本进行投资,其投资收益的计算要靠行业而定,并且存在一定风险,这里我们只考虑储蓄的情况。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将36000元学费存入银行扣除利息税后所获得的利益收入(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25%,个人所得税率为5%):P=【36000(1+4.25%)^3-36000】*(1-5%)=4548.4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投资于教育资本相对较小,在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较大收益;②就业收益。根据中央党校研究室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每月为1700元。我们如果把这些读研者的应届生月收入定为2000元也不为过。除去三年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约25200元,那么应届生在这三年里的收益为 46800 元左右。这项收益构成了应届生读研时的主要隐性成本。以上可以计算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也即个人经济上的总机会成本在8万-10万元之间;③时间成本。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并且大部分考生都是在23―26岁这个年龄段读研,可谓是人生最关键的黄金时期。选择考研,可能会丧失很多在社会上的好的机遇,这些都属于研究生时间成本的增加。研究生三年,其实是一种既定方针的实施和延续――利用教育背景的提升来升级自己的理想。所以,如果研究生结束后,目标没有达到或者与原预期有缩水,就成为了一种“沉淀成本”,也就是之前付出,而今后必须继续付出才能达到收益效果的相关成本,这种也应该列在研究生的时间成本范畴内;④风险成本。考研的风险成本最主要的是良好准备及投入后没有成功的风险。资金时间投入后却没有成功,一方面是投入的损失,另一方面是有效的机会损失,因为一般考研在每年1月初统考,成绩下发后若没有成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已经损失了很多非考研的机会,例如考公务员或找工作。

(三)研究生收益分析

利用调查数据来计算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劳动者所创造的收益,并将其终生收益折现到毕业年份,其假设条件为:①本科毕业生年龄为23岁,硕士毕业生年龄为26岁,每位劳动者均工作至60岁退休;②近些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缴纳无重大调整,即采用从2008年3月份开始实施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③折现率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准。

(1)直接劳动力价值收益。

表2 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收益的差异

(2)间接价值收益。部分考研者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知识的增长选择考研,因此针对这一部分人来说,知识的增长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学历的提高,改变出身。本科生通过考取研究生,通过学校专业的选择,可能考取到比本科学校更好的学校和专业,增加了自己将来就业的筹码。达成家长的期望。不少考研者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考研的,因此考研成功一部分的完成了父母的心愿。

(四)结论分析

根据以上所提出的的大学生考研“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可以看到: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工作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由于其显性成本较低,风险成本、心理成本等隐性成本也较低,他们的工作能力较弱,就业对于他们来说不能取得满意的薪酬,也不能在就业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而他们考上研究生的机率很大,成功毕业后所取得的预期收益也很大,因此大部分这类同学都会选择考研。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工作能力也较强的同学来说,其考研的显性成本很低,其风险成本、心理成本等隐性成本相对于学习能力强,工作能力弱的同学来说稍高,但也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这部分学生是否做出考研的决策取决于未来收益的大小,综合考虑考上研究生并成功毕业后的收益是否会大于大学毕业后就就业而多的三年工作经验而带来的收益,由上文的数据表明,读研后所获得的收益大于不读研获得的收益。因此对于这部分大学生而言,大部分也会选择考研,但选择考研的比例小于学习能力强但工作能力弱的大学生。

对于学习能力弱,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来说,考研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很高,考上研究生的机率很小,而他们的工作能力很强,毕业后就选择就业会取得更大的收益和自我成就感。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考研不是最优的选择,他们都会选择就业。

对于学习能力弱,工作能力也很弱的同学来说,他们考研的成本很高,若考研,在考研费用和时间上将花费比普通学生更多,而在心理成本、风险成本方面也大大高于其他同学。但是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弱,在社会上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更不能取得满意的薪酬。因此,这部分学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虽然考研成功的机率很小,但仍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产生考研的念头,并投入到准备考研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郭清.“考研热”的经济学分析[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

[2]赵静.“考研热”的特点及社会心理原因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1.

[3]庞强强,刘迎辉.关于当代大学生“考研热”若干问题的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

[4]李文武.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5]夏雨璐.大学生有关考研决策博弈分析[J]. 时代经贸,2007.

[6]张宝英.大学毕业生考研的经济行为分析――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诠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上一篇:探讨企业廉政教育制度建设的方法与对策 下一篇: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