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2-08-23 06:30:54

早春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2008年3月下旬山东省邹城市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较重,尤以千泉街道的郭庄、凫山街道的后庙、太平镇的后韩等村最为严重,发病面积达到1.0万亩(0.067万公顷),平均病田率65%,平均病株率47.3%,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80%以上,平均减产32.6%,为此邹城市农技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日光温室番茄种植田进行专题调研,弄清了该病发病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主要症状

该病可为害番茄的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幼果受害重,残留失去生命力的花瓣、柱头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果柄扩展,致果实呈现灰白色,软腐,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灰绿色霉层:叶片染病多始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部分枯死。

发生条件

番茄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相对湿度90%以上多湿状态易发病,此外种植密度大,管理不当,都会加快该病的发展。

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

田间菌源充足

一是没有轮作倒茬,山东省邹城早春日光温室番茄主要分布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带,近年来随着早春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的增大,耕地面积有限以及种植早春番茄效益高等因素的影响,轮作倒茬相对较困难,连作不仅造成有害菌在日光温室小环境的积累,而且引起作物白毒现象的发生,致使番茄综合抗性降低,病害为害逐年加重:二是田园不清洁,前茬作物收获后,病残体清理不彻底,菜农习惯于将病残体堆积在田头地埂,没有进行深埋或烧毁等无害化处理,病菌可继续在田间为害。

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

2008年早春邹城一带连阴天较多,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大,低温寡照高湿的气候,为灰霉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阴雨天不利于喷药防治,造成灰霉病为害严重。

防治措施不当

菜农对灰霉病的防治十分被动,多采取哪一个日光温室番茄有病就防治哪一个,病叶、病果带出日光温室后随意丢弃,引起该病菌再侵染,出现了只要灰霉病发生就难以防治的局面。

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可选用叶稀的番茄品种如:浙粉212、粉利达、金鹏全胜等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强抗病及耐病的品种:二是进行轮作倒茬,可与非茄果类蔬菜或粮食作物实行3年~4年的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菌源,并且避免因为连作造成的作物自毒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实行配方施肥,特别是增加磷钾肥的用量,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用生物菌肥,每667m2施用量为80kg,可与有机肥混合使用;四是一天采取三防风,即拉开草苫后通风30min,中午12时日光温室内气温上升到28℃以上时,再次通风,温室内气温降到25℃时关闭通风口,下午关闭草苫前30min通风,一天三次放风不仅能够降低日光温室内空气温度,而且补充二氧化碳浓度,减少灰霉病对番茄的为害:五是叶面喷施30倍豆汁或50倍红糖溶液,叶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灰霉病菌侵染概率。

药剂防治

初花期喷施50%乙霉威WP500倍液~600倍液,第一穗果做住后膨大前采用25%嘧霉胺WP600倍液全株喷雾,一般定果前或定果后均喷药进行预防一次,喷药一定要在浇地前进行,喷药前清除田间的老叶病叶远距离销毁或深埋,喷药要全面,但以叶片背面为主。等植株全部定果后,在晴天的下午喷一遍500倍木霉菌溶液,全面保护番茄茎叶、果实安全生长。

上一篇:中国花卉国际贸易状况分析 下一篇:Venlo型温室在鞍山地区适用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