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修程序与排除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23 06:27:06

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修程序与排除方法探讨

摘要 :在电气控制电路的日常工作中,电路容易发生故障,如何及时检修、查找电路故障以及怎样解决,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这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效率、企业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和稳定是有效的保障。电工专业学生对电气故障检修的掌握程度与毕业生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修程序;排除方法

一、引言

中职校电工专业在电力拖动控制电路课程的实训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电,都会有一种恐惧、害怕,主要是学生对电的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对电路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加上不会分析故障和排除故障。因此,教师在实训教学中,除了指导接线工艺和线路安装外,更要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对接好的电路板进行通电前的检查,并对出现电路故障会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思路

电气控制电路的形式很多,复杂程度不一,其故障又常常和机械、液压、气压、PLC等系统的故障交错在一起,难以分辨。每一个电气控制电路往往由若干电气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每个基本控制环节是由若干电气元件组成的,而每个电气元件又由若干零件组成。但故障常常只是由于某个或某几个电气元件、部件或接线有问题而造成的。

三、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电力拖动电路虽然简单,但要独立完成通电、排除故障操作,就显得有些难度。学生会因为对电的恐惧感,而影响实际操作;又会因为排除故降障而忽视了安全,所以我们有必要强调“安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牢记触电的危害。

四、电路安装板通电前的检查方法

如按电路图接好线的安装板,必须要进行通电前的检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保证通电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如何对安装板通电前的电路进行检查,以两条输送皮带的顺序控制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一)主电路的检查

测量法:在断电情况下,用万用表的电阻档(R×1档),调零,检查主电路的导通情况。方法:用万用表两个表笔分别探在安装板上的三相电源侧的其中一相(头)和三相电机侧的对应相端(尾),用手动方式把该线路上常开的触头全部造闭合(图4)。然后观察万用表的电阻R值:如果R值很小接近零,说明该相电路导通情况良好(图4);如果R值接近∞时,说明该相电路不通;如果R值很大,说明该相电路中间有接触不良的地方。对有问题的那相电路,要查找出问题点在哪。方法是:固定电源侧的表笔不动,然后顺着电路方向依次移动另一表笔,观察R值,逐点查找,直到查到有问题的地方。

(二)控制电路的检查

1、逐点检查法

在不接电源的情况下,依次检查电路图图2上控制电路部分的0~9号线,是否与安装板图3上对应元器件的相应接线螺钉相连接,同时检查安装板上标注的线号与电路图图2是否是一一对应,是否有漏标。这是检查电路中每根线是否接对的关键。

2、用电阻法测量检查

在不接电源的情况下,在安装的线路与原理图一致的情况下,还要用万用表电阻档对控制线路中每条线路的通断情况做检测,方法如下:

(1)总回路检查

主要是检查控制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如果控制线路的回路不复杂就只用此法检查即可。在不接电源的情况下,把万用表旋至合适的的电阻档(R×100档),调零。在检测时,先把万用表的两根表笔分别接在控制电路的起点即L1、L2 两点(或是FU2 的出线点 O、l 两点处)(见图6),然后合上控制线路上常开的触点如QS、SB1、SB2、KM1、KM2、KT1、KT2、KA等元件来模拟控制电路的工作,这样从万用表所指示的阻值变化来判断安装的线路是否正确(见表1)。

操作步骤见表1。

(2)分段检测方法

如果控制线路的线路错综复杂,用上述总回路检查的方法就没有办法检测到每条支路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就要采用分段检测方法。分段检测就是将控制线路分成两段检测即电磁线圈部分检测(下半部分)和线路部分检测(上半部分)。

①电磁线圈部分检测(下半部分)

电磁线圈部分检测就是检查线路中的每个电磁线圈是否正确接入电路,检测方法如图7所示。

操作步骤见表2。

②线路部分检测(上半部分)如图8所示

不接外电源的情况下,在安装的线路板上,用万用表R×1档(调零),从电源L1端开始,即支路1:L1(黑表笔) QF(合上)U11FU2123456(红表笔) 如图8所示,其中手动造触头QF和SB1(或KM1(5-6))闭合,如果万用表测得R值很小,说明该线路接触良好,导通时按下SB3或KT2(4-5)线路能断开,说明该线路正常;如果R≈∞,说明有断路,则要固定黑表笔在L1端,顺着线路移动红表笔,查找断路点;如果R值很大,则要检查线路中的接触不良的地方。同理检查其它支路见表3。

上一篇: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析综合布线技能训练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