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童年,诗情飞扬

时间:2022-08-23 05:18:47

诗意童年,诗情飞扬

摘要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使老师和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益。伴着诗香,慢慢成长,这样的成长之路充满诗意,这样的人生会更加自信从容。

关键词 古诗词 诗境 诵读 特色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诵读经典古诗词就是直抵孩子内心的歌唱,它可以雕琢孩子的心灵,感化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的志趣,开阔孩子的胸襟,端正孩子的言行,塑造孩子的人格,陶冶孩子的情操。近年来,我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诗意环境: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我在班级开展诗香班级建设,将墙壁、生物角、小书架处处都有古诗词的影子,墙上的评比栏上冠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的标题,而“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栏目则粘贴着孩子们自制的读书卡,读书心得。桌子上摆放的小组组牌中亦见古诗,用“花之君子——兰花”“花中清友——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佳友——”等花中十友给小组命名,正面写组名,背面写相关的诗句,学生说他们班是在用和“花语诗情”相关的诗句来装扮教室,以花之精神怡情养性,以花之品格感染激励。“花中之王——牡丹”小组的同学在搜集研读了众多牡丹的诗句之后,竟然从资料中发现,洛阳牡丹原来是始于隋,成名于唐,甲天下于宋。教室的墙壁上的诗句,我们年级确定选用吟咏“黄河”的诗句,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一名洛阳人,我们更是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黄河水哺育着我们,黄河精神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些诗句更能引起学生共鸣,领悟到浓浓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和学生们一起精选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看黄河的奔腾不息;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悟黄河的博大情怀。此外,我们班和本年级其他四个班的班级诗词布置主题也各有特点,分别是“花语诗情”“日月星辰”“上善若水”“山川锦绣”,加上各班墙上粘贴的“黄河精神”诗句,归纳到一起,我们年级的诗词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自然之道”。

这些,都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一份份收获;这些,不仅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欣赏、诵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古诗词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得到滋润。

二、经典诵读:情趣课堂,融合所长

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语文课堂是古诗词诵读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课堂上,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展示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和诗词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为学生理解古诗文搭建了桥梁,打通了时空的间隔。教师们通过吟、诵、唱、舞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韵,浸润诗情。古诗课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寻春、探春、赏春,感受春之生机;在《卜算子咏梅》说梅、问梅、评梅、赞梅,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不禁令人感悟到: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浓缩和提炼;唐诗宋词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唐诗宋词寄托着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唐诗宋词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

每月一个主题吟诵古诗,让学生在不同的时节积累、吟诵不同的诗词。三月我们以“春天”为主题,四月以“牡丹”为主题,五月以“夏天”为主题,六月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春游芳草地,夏观绿荷池;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品味生活。一路走来,琅琅童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特色活动:品味诗韵,体验成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教师来说,在古诗文的世界里,无论李杜,无论韩柳、无论苏黄,随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绝世无双的奇才。教读经典诗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诵读经典诗词,更是一种永远的传承。

课前吟诵:充分利用每天早读或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手捧诗卷,神游天下,神交古人,于广袤大漠中静观日落,于清风明月处可见闲情,于百花争艳处独嗅芬芳,于芭蕉梧桐处坐听风雨;手捧诗卷,思载千接,视通万里,春看儿童忙趁东风放纸鸢,夏观荷池接天莲叶无穷碧,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天高云淡,南可畅游于江南看鱼戏莲叶间。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读诗使人聪慧”,还可以提高人的悟性,培养高雅的情趣。学生的文化积淀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厚重。

手抄报比赛:每月以小组为单位,统一主题办一期诗文手抄报。学生积极搜集资料,自己设计,将了解到的诗词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编进漂亮的手抄报,为古诗配画,进一步理解诗情、诗境,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又提高了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并将师生搜集的古代诗人在洛阳发生的小故事写于诗后,巧妙的编排,把学生带入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境界,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更能体会到洛阳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魅力。诵读诗词,使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喜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有责任感。

上一篇:重视英语写作,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