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高产技术初探

时间:2022-08-23 05:07:58

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高产技术初探

摘 要: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风景秀丽,山川河流众多。因此,很多山区的农民会利用这一独到的天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池塘的草鱼养殖,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因有些农民对于小池塘流水草鱼养殖技术的掌握还不到位,池塘建设简陋等原因导致草鱼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本文就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的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山区池塘;草鱼;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1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山区小池塘水流养殖草鱼充分的利用了山区自然的水源优势,给池塘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充足的水分,促进了鱼塘水体的交换,从而保证了鱼塘较高的溶氧量,加快促进池塘草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是提高单位水体草鱼产量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此种养殖方式具有投入少、产量大、效益高、管理简单等优点,对于增加农民的收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适合在福建等山区农村进行推广。

1 山区流水小池塘的建设

1.1 小池塘建设的基本条件

因小池塘需要源源不断的更新水体,小池塘的建设应该建在引水比较方便的地方,水量要丰富无污染,溶氧量需要达到8mg/L以上,而且不会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停水,不容易发生山洪等洪涝灾害的影响,同时不能够离居住地太远,不利于池塘的管理。

1.2 小池塘的建造

池塘不宜过大,根据水源的情况,池塘面积应在25m2左右,池塘的深度在1.6m左右为宜,蓄水量在1.1m左右为宜,有利于池塘中水体的交换。池塘四周的围壁通常都是修筑成直立的或稍微有点倾斜的,池壁的修饰最好是不要采用表面粗糙的凝块石,否则容易造成草鱼表面的擦伤,通常采用的都是鹅卵石。而鱼塘池底的建设通常都是修筑成漏斗形状的,由四周稍稍的向中间倾斜,并且为了方便池塘的清理,可以适当的在鱼塘池底铺上一层卵石。

池塘进水与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水流鱼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池塘的溶氧量。进水口的设置高度最好能够高出池塘水平面25cm左右,这样就能对池塘形成一个重力水柱,从而能够加速池塘水体的交换和增加池塘的溶氧量,切勿忘了在进水口设置一个拦污隔离网,避免一些杂物进入鱼塘。而池塘的排水口通常都是设置在池塘的底部中央,这样排水口不仅具有排水功能还能兼具排污的功能,从而加快池塘水体的垂直交换和水体的清洁。排水管道的大小可以依据池塘面积和水源情况而定,通常都是选用口径在150cm的管道,同样需要在排水口设置一个拦鱼隔离网。在放养之前需要先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又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步。池塘消毒措施一般都是采取先暴晒后洒生石灰的办法。

2 流水池塘的鱼种放养

2.1 鱼种质量及其放养方式的选择

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通常都是以放养草鱼为主,还可搭配一定数量的鲤鱼,此种养殖方式当年就可以收成上市,或可以采用轮捕轮放的放养方式。鱼种的选择应该规格大小体型一致,身体健壮,并且鱼种应该经过检验检疫,防止发生传染病的灾害。

2.2 放养密度的选择

放养密度的选择是一个综合的考量,不是简单的依靠池塘面积等单一的因素估算出来的,其应该综合的考虑到池塘的水源大小及其水质情况、放养的鱼种的规格、放养池塘的面积及其所能够达到的管理水平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素,才能够对放养的密度进行灵活的掌握。如果山区的水质优良而且水源丰富则可以酌情的加大放养的密度,反之则需减小放养的密度;而对于规格较小的鱼种则可以加大放养密度,反之则小些;如果渔民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养殖技术并且有着足够的时间,则可以适当的加大养殖密度,反之则不宜。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总结来看,24h之内池塘水体的换水量能够达到4次以上的池塘,规格100g的鱼种的放养密度可以达到10尾/m2左右。

2.3 放养时间的选择

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冬末春初的时刻,最晚也不要超过清明节,否则容易影响鱼种的成活率和养殖的时间,从而增加养殖的成本。另外,鱼种在放入池塘之前也应该进行消毒,消毒措施一般都是采用3%的食盐水浸泡10min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鱼种发病的几率。

3 饲料的投喂

福建地处山区,有着很多的青绿饲料,因此渔农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选择一些常见的青绿饲料,比如说青草、浮萍、苏丹草、黑麦草等。而投喂量的选择依据池塘鱼的总重量来定,同时还有根据当地的天气、水质、水温等做出灵活的选择,日投喂量一般都是在池鱼总重量的40%左右。如果当地天气状况良好,气温适宜,水温适中,池鱼活动频繁,则可以适当的价位投喂量;反之,如果当地天气阴雨绵绵,水温过低,池鱼的活动度比较低,则适当的减少投喂量,盲目的加大投喂量不仅不能够增加池鱼的产量,还有可能因为池鱼的暴饮暴食导致严重的肠炎病,特别是在盛夏高温时节,过多的青饲料容易腐烂,导致池塘发臭,池塘溶氧量下降,影响池鱼的生存。因此,投喂时应该保持青饲料的新鲜度,同时投料时要是发现上一次投喂的青饲料还有过多的剩余则应该减少投喂量,并且需要及时的清除剩余的青饲料及其草鱼粪便之后再进行投料。投喂的时间一般是在上午8:00和下午15:00左右分2次进行投喂。

4 水流量的控制

水环境是池鱼赖以生存的要素,和水流量的大小与控制又决定了池塘水环境的好坏。因此,在流水小池塘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流量的控制。初春时节,水温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池水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水流量就应该小些,减小草鱼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之后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升高,水流量就可以逐渐的加大,8月份左右水流量就可以达到最大,进入10月份之后,开始进入冬季,水温又开始慢慢的降低,此时水流量又应该开始慢慢的减小。同时,除了排水口本身具备的一定的排水功能外,每周还应该用木棍轻轻的搅动池底,使池底的污染排得更加的彻底。

5 流水养殖草鱼鱼病的预防

山区流水小池塘养殖草鱼的密度相对来说会比较的大,因此一旦发病起来也就很难控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及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5.1 鱼病的预防

鱼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保证青饲料的新鲜度、及时的清理池塘中剩余青饲料、合理控制鱼塘的水流量、对池塘和鱼种进行免疫消毒等。特别是在鱼病的流行季节,每隔半个月就需要定期的进行漂白粉的消毒,防止流行病的发生。

5.2 鱼病的治疗

一旦发生鱼病,及时的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山区池塘草鱼的主要病症有水霉病、小瓜虫病等。水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鱼类因摩擦而致死表皮受伤,水霉菌寄生而导致的,此种病的治疗可采用每立方米水体用菖蒲10g捣烂加食盐3g浸泡6h之后进行全池塘的喷洒,喷洒时池塘要停水0.5~1d。小瓜虫病的引发是由于小瓜虫幼虫侵入鱼内导致的,俗称“白点病”。该病的治疗方法是可采用小瓜敌杀进行喷洒。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的一些技术要点及其鱼病的预防等技术,可供广大渔民朋友参考。山区池塘养殖草鱼技术因地域条件不一样,所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望广大渔民能够在结合本文经验下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积极的总结出一些可贵的经验,为我国的山区池塘养殖技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洪云钦.草鱼健康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11(9):34-35.

[2] 李小军.池塘草鱼种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0(5):10-11.

[3] 杨明军.山区池塘草鱼鱼种高效养殖试验研究[J].陕西水利,2010(6):129-130.

[4] 杜聪致.山区小池塘草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1(20):32-33.

[5] 林丽华.山区小池塘草鱼流水高产养殖技术[J].广西水产科技,2008(2): 27-30.

[6] 林丽华,陈意明.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高产技术初探[J].广西农学报. 2008,23(2):63-65.

[7] 陈长胶.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1):30-32.

作者简介:邱岐强,男,本科,水产养殖助理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