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8-23 04:11:31

“人都说那冰糖葫芦儿酸,其实那酸中裹着甜;人都说那冰糖葫芦甜,可是它甜中透着酸……”一首《冰糖葫芦》的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冰糖葫芦的特色,唱出了人们对糖葫芦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串串冰糖葫芦,扎结于麦秸草棒之上,小商小贩们肩扛手举,招摇过市,形如大红灯笼,玲珑剔透,令人馋涎欲滴,成为一道道大街小巷里时常游动着的美妙风景。

“人都说那冰糖葫芦儿酸,其实那酸中裹着甜:人都说那冰糖葫芦甜,可是它甜中透着酸……”一首《冰糖葫芦》的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冰糖葫芦的特色,唱出了人们对糖葫芦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街头和庙会上,常常有种声音吆喝得脆响悠扬:“冰糖葫芦,脆香酸甜的冰糖葫芦,小孩开胃,女人美容,男人健脾,巧生贵子,家中有后……冰糖葫芦,皇宫秘方,皇后灵丹……快来买哟!”

日常出行,特别是我们在庙会集市,经常可以听到抑扬顿挫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街市熙熙攘攘之中,声声入耳。带小孩子的人们更是蜂涌而至,趋之若骛,串串在手,喜不自禁,小孩子还有大姑娘小媳妇们全顾不得什么“吃相”,连咬带啃,当街咂嚼,津津有味,酸甜可口,口留余香,忘乎所以,乐不思蜀。

冰糖葫芦的由来

众所周知,冰糖葫芦,无非就是山果子沾糖稀后用竹签串起而成的一种普通小食品而已嘛。那么,何以被冠以“皇宫秘方”,“皇后灵丹”等誉美之词呢?

的确,冰糖葫芦就是一种普通小食品,但是,细细考究起来,这种食品的确来自皇宫,源于皇后的一次疾患。因此,说冰糖葫芦是“皇宫秘方”,“皇后灵丹”虽说有点儿夸张,但也决非空穴来风。

据说,南宋宋光宗绍熙年间,光宗皇帝最宠爱的黄贵妃突然上吐下泻,脘腹胀痛,茶饭不思,没几天时间就变得面黄肌瘦,没有人样儿。皇宫里的御医们用了许多名贵药品,但黄贵妃的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加重。眼见心爱的黄贵妃日渐憔悴,光宗皇帝整日愁眉不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这时,朝中的一位大臣告诉光宗皇帝说:“民间有许多杏林高手,陛下若能贴出皇榜,重金遍求天下名医,贵妃之病何求不治?”光宗皇帝闻言大喜,连忙令人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贴满了皇榜。

果然,皇榜贴出去的第三天,来自中原河南省南阳郡的一位江湖郎中就揭了皇榜。看守皇榜的人连忙将江湖郎中带到了宫中。

经光宗皇帝批准,江湖郎中只能采取“悬丝诊脉”的办法为黄贵妃看病。(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女人即使生病了,但是女人的手腕除了丈夫能触摸之外,其他男人是触摸不得的;皇妃的身体那只有皇帝才能触摸,御医和江湖郎中岂能触摸?因此,旧社会,就连男医生给女病人看病,特别是给皇帝的爱妃瞧病也只能在女人手腕上拴系一根细长的丝线来把脉号诊)。

来自中原的江湖郎中明知“悬丝诊脉”一无是处,滑天下之大稽,甚至可笑之至,但是,他又岂敢造次。岂敢越雷池半步!他只好装模作样地进行了一番“悬丝诊脉”,而把重点放在了望、闻、问上(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即手腕把脉,他明知悬丝诊脉是瞎胡闹,只有把重点放在望闻问上了),他仔细询问了黄贵妃的发病经过,又小心翼翼地为黄贵妃“诊脉”之后,很快便知道了黄贵妃的病根儿。

原来,近段时间,光宗皇帝特别宠幸黄贵妃,天天同食同寝。黄贵妃因为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吃得太多,又整天与皇帝缠绵于后宫,肠胃里有了积食;宠幸伴寝,柔情蜜意地与皇帝颠鸾倒凤的,想必不小心着了凉,从而导致上吐下泻,脘腹胀痛,茶饭不思。而且,黄贵妃刚刚有了身孕,怀了龙胎,妊娠反应时断时续的,有点儿轻微呕吐,茶饭不思,亦在情理之中。

可是,宫中也有庸医,给黄贵妃瞧病的恰恰就是一位庸医,光采取“悬丝诊脉”有什么用!这位宫中御医又不注意细细的望,问和闻,怎能看透病情?所以用药时不知道消除病人腹中积食,反而继续大补,导致黄贵妃的病情非但没减轻,反而使食积继续加重,脾胃不和,上吐下泻,几近虚脱。

弄清楚了黄贵妃的病因后,江湖郎中告诉光宗皇帝说:“陛下不必担心,贵妃的病并无大碍,只要将果林子与红糖一起煎熬,每顿饭前吃五到十枚,半月以后,贵妃的病情自会痊愈。”光宗皇帝和黄贵妃半信半疑,果林子配红糖,又酸又甜,好在这种吃法很适合黄贵妃的口味,所以黄贵妃就按照江湖郎中的方法去服用。

哪知半个月以后,黄贵妃的病情果然痊愈了。又过了七八个月时间,黄贵妃果然生了一个小皇子,黄贵妃从而身价倍增。黄贵妃念起那位江湖郎中的“红糖果林子”之功,便搐掇光宗皇帝召见那位江湖郎中进宫,予以嘉奖,赐他”中州神医”金匾一幅,现在此匾还保存在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内,并将“果林子”改称为“仙果子”。

所以,至今,在豫西南南阳一带,人们又把冰糖葫芦称做“仙果串串”。特别是那些怀孕的妇女更是对冰糖葫芦趋之若骛,刻意“吃酸”,渴望生个儿子,因为民间有“酸男辣女”的传说,更有黄贵妃喜食酸果果生皇子的典故。于是,盼望生子传后的家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致使冰糖葫芦在豫西南一带十分畅销。

山楂果VS冰糖葫芦

其实,江湖郎中所说的“果林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山楂”。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能够消积食,帮助消化,所以从古到今都是消除积食的主要药物。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辞海》中列述:“山楂,又名山查,长年生落叶小乔木,春花秋实,开白花,结红果,多生长于山区或丘陵,果实叫山楂,也叫山查,果酱红色,又名红果,果味酸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开胃健脾,理气和胃,消食化积,是中药店必备中药。”

山楂熬红糖的做法传到民间后,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红糖糖稀不易凝结,粘稠滴露,不易保管,而冰糖却冷却结晶,致使糖葫芦冰清玉洁,白里透红,煞是好看,且脆香酸甜,口感饱满,回味悠长,便逐渐用冰糖代替了红糖。为了食用方便,人们还用竹签把山楂串起来。因一串串的山楂形似像葫芦,故名“冰糖葫芦”,一直流传至今。

上一篇:欧洲的“鹿港小镇” 下一篇:莼菜的无味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