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时间:2022-08-23 03:57:43

摘 要 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是婉约词宗,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的词分为前后两种风格:早年生活安定,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遭遇国家巨变,多感慨身世飘零。《四库提要》中记载:“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足以说明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词,多以女性形象描写细腻的感情世界。不论是天真活泼的少女,还是一往情深的,不论是才华出众的知识女性,还是饱经忧患的中老年女性,她们的内心世界都得到丰富展现。

关键词 李清照;词;女性;婉约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阴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质,比如喜欢寄情山水、爱好文学、关注国事等。所以在她的词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与以往具有截然不同的意蕴和深度。唐五代以来,颇多女性题材,但毕竟是以男性的角度来想象的。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其女性的阴柔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影响着她的女性情怀

她少年时代的词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柔美形象,呼之欲出,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子。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的怀抱之中。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婚后,两人却也是离多聚少。这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作,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词人以活泼、清新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娇羞动人的姿容。而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一剪梅》据说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书写在锦帕上赠送给他的。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作取材于流亡江南的孤寂生活,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境况的艺术写照。“怎一个愁字了得”,“愁”词眼,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肺腑的哀愁、悲愁。一位孤寂凄惶、郁郁寡欢的,怀国运与人间盛衰的忧患的知识女性的细腻、凄美的内心世界,可触可感。

二、李清照的文学追求影响着她的女性情怀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加之自己勤奋好学,终于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如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中借描写重阳赏菊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闺中寂寞和离情,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李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她自己,以己之情抒己之怀。燕尔新婚的时候,早晨她买得一枝特别新鲜的春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鬃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晚来一阵风雨过去,酷热消散,她先是理笙簧,后是淡淡妆,接写:“绛鞘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无论是写活泼的少女,青春的,多愁善感的思妇,还是冷冷清清的嫠妇,都有了个性、气质、人格,有了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除了创作,她还进行文学探讨,《词论》一文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和见解,“别是一家”的词学观点对后世词的起过一定的作用。

三、李清照的思想意识影响着她的女性情怀

李清照祟尚自由、鄙夷利禄,她对追名逐利的社会风尚极为厌恶。“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这首《夜发严滩》的七言绝句,作者告诉人们,那些为名利奔波的人人格低下,不能与正人君子为伍。李清照是一个具有极高爱国热忱的女性,看到山河破碎,朝廷不思收复中原,她忧心如焚。最有名的是《永遇乐》这首元宵词:“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是李清照晚年名作,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将故国之思与自家之痛联系起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词人不是带着惋惜、艳羡的心情帘下拾笑,而是在咀嚼国破家亡的苦涩悲凉。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女性,把触觉伸向广阔的社会,直面社会,用文学语言反映宋代上层社会、民族关系和阶级矛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注朝廷、关注国事、具有炽热爱国情怀的文化女性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的词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真正严肃而深刻的描绘,她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为基础,写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为词坛带来一种清高生活的意境,咏叹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不愧为词作大家之称。

参考文献

[1]张晶.心灵的歌吟――宋代词人的感情世界[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2]唐圭璋.袖珍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许静(1988―),女,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作家作品。

上一篇:中水回用在建筑消防中的应用 下一篇:医用化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