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 非正常走红模板

时间:2022-08-23 12:30:15

丝男升级为票房帝

演小人物演成大人物

从小人物拼到大人物

7年前,本刊记者曾采访过黄渤,那时他的演艺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阶段,除已凭借《疯狂的石头》中笨贼形象红遍了大江南北,还正准备拍摄《灌篮》《阿妙的十年》《疯狂的赛车》等13部影片。

2012年,电影《杀生》《痞子英雄》《大话西游之除魔传奇》等多部力作先后上映,再加上处女作微电影《特殊服务》,金马影帝黄渤可谓是当年最受瞩目的男演员。放眼望去,几部喜剧大片,黄渤都在其中挑大梁,担任主角,许多观众都开玩笑似地将那一年称为“黄渤年”。

秋后花艳,十六月圆。40岁的男人,魅力在于丰收。从最初《疯狂的石头》里顽劣喜感的黑皮,到雅痞形象的影帝,不同于星爷的无厘头、葛优的幽默,黄渤以平民化的喜剧表演打造着自己专属的“黄渤式”情怀。于是,黄渤40岁,又迎来了第二个“黄渤年”,《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亲爱的》,三部由黄渤主演的影片成为了2014年国庆档期票房榜上的前三甲,黄渤也成功升级为首个50亿“票房帝”。黄渤曾说:人生就像登山,而他非常享受此时正在半山腰看风景的感觉。

50亿票房帝是这样垒成的

《疯狂的石头》(2006) 0.23亿

《斗牛》(2009) 0.1亿

《杀生》(2012) 0.2亿

《痞子英雄1》(2012) 0.88亿

《人再途之泰》(2012) 12.67亿

《西游・降魔篇》(2012) 12.46亿

《黄金大劫案》(2012) 1.54亿

《无人区》(2013) 2.6亿

《101次求婚》(2013) 1.5亿

《厨子・戏子・痞子》(2013) 2.7亿

《心花路放》(2014) 10.72亿

《痞子英雄2》(2014) 2.01亿

《亲爱的》(2014) 3.28亿

做歌手穷途末路当年在北京跑场演出,怎么捧都火不了

《心花路放》中,黄渤饰演的耿浩曾是一个歌手,因婚后的生活选择了开店赚钱。这段经历倒是与黄渤相似,进入影视圈前他就曾是一位歌手,还开过机械工厂。高中时,黄渤就开始在歌厅唱歌,边唱边跳,后来跟三位好友组成了“蓝色风沙”乐队,四处走穴。人总会不满足,黄渤那时也开始折腾,他先是跑广州,后又到北京,跟沙宝亮、周迅、满江一伙在王府地下演出,无论被人怎么捧,好像都火不了。逐渐地,黄渤发现在北京的演出并不比其它省市赚得多,而且真正的音乐圈似乎也跟他没什么太大关系。此外,黄渤还会写一些“适合王菲、郭富城唱的歌”,他这样解释说:“那时我写歌挺杂的,快歌、抒情歌都有。我不是科班出身,会带着某个印象去写,写完之后就会觉得这首歌好像听过,会觉得更适合哪个大牌歌手唱。朋友们总说让我把歌拿出来,谁想唱就唱,可我总喜欢将自己写的歌留着,舍不得给别人唱,结果就留成‘黄花菜’了。”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正值电影《心花路放》宣传之际,黄渤也来到了节目现场为新片宣传,更是为完成自己的音乐舞台梦想。“其实我觉得现在的选秀节目也挺好的,以前一两年也看不到一个新人出来,偶然出来一个还是通过春晚的舞台,或者青歌赛,让人感觉希望极其渺茫。有了‘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选秀栏目,不少年轻人出来,是件好事,因为很多唱得好的人,就是缺少机会,才没出来。”

节目当天,黄渤以一身花衬衣、吊裆裤现身,一入场便引来欢呼,背向舞台的四位导师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首伍思凯的《爱与愁》,虽然不如专业学员那样完美,但也十分动人。歌曲即将结束时,导师那英、汪峰、杨坤相继拍下按钮,转过身来,瞬间惊呆了!齐秦在看到庐山真面目后,更是大喊:“不带这样玩的,怎么会这样!”而接下来的导师点评环节也成为“好声音”史上最具槽点的段子。汪峰头很痛,哭笑不得地说:味道不大一样,跟其他选手不同。那姐也很无奈:我是被逼着转过来的!他的人气太高了。小哥的调侃比较委婉:转过来后觉得你唱得太好了。站在舞台上的黄渤坦言:“小时候靠唱小哥齐秦的歌表演还赚了不少钱,但苦于发展不佳,没有出路,就转行做了演员。今天来到好声音的舞台,终于能够大胆说出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数十年的音乐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出一张专辑,或者开一场真正的演唱会。”

黄渤不是在开玩笑,这是他一直未尽的事业呀。其实他有个本子,里面全是利用演出的闲暇时光写的歌词,而曲子全部在记在脑子里。来到“好声音”的舞台,黄渤并不显得放松,他反复说着:好紧张,上春晚都没有这么紧张,都开始大喘气了。

做演员柳暗花明看得到他的火,看不到的是他的苦

黄渤火不成歌手,却火成了演员。与高虎合作的《上车,走吧》斩获的2001年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让仅入演艺行10天半个月的的黄渤在颁奖现场坐在了周星驰、巩俐的旁边,他不禁要挠头:怎么突然拍个片子就上这儿来了?迈入演艺圈,黄渤先考入了电影学院,后为电影《无极》中的无数惨叫配音,局面就是这样慢慢打开的。

宁浩和管虎拍戏都有一种倾向――不吃苦就认为拍得不够好,于是黄渤经常是戏外身上挂彩,戏里心灵受伤。今年年初,就有媒体报道,在大理拍摄《心花路放》的黄渤在和一个群众演员演对手戏时,由于搭档太紧张,意外失手,重物直击眉心。黄渤被砸懵了,蹲在地上几分钟才缓过神来,他以为没事了,努力睁开眼睛,蒙胧中眼前只见一团红色。不幸中的万幸,从深圳某大医院请来的整形医生针法娴熟而细致,黄渤被足足缝了20针,一边缝一边还有人拍照……大半年后,黄渤眼角竟没留下一丝痕迹,这张本来就不够英俊的脸保存了它的原汁原味。

还记得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黄渤在高速公路上抓着面包飞奔的镜头吧。2006年,这匹中国电影的黑马就开始了抢跑,演艺生涯开始加速奔腾。《疯狂的石头》时,剧组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拍摄中,黄渤给宁浩也提出过很多有创意的场景设计,比如三个笨贼因体形差异试衣服的桥段,还有爬墙时“机智”的对白……

经过7年的发酵,如今的《心花路放》已是黄渤与宁浩的第五度合作,黄渤深切感受到自己和宁浩共同的蜕变,“以往宁浩的电影比较追求极致,多线索叙事,现在他松了很多,没有对票房有太大的预想,只是轻轻松松弄个小戏。拍的过程中,电影也长成了自己的模样。跟我们最初的设想会有一些变化。”在年轻一代电影人迅速出位的背景下,黄渤和宁浩也都寻找着新的可能性:“以前大家喜欢刀刃,现在觉得刀背也不错。以前喜欢锋利的、强烈风格化的影像,现在不是说不要了,而是多了别的东西,刀背虽然没那么锋利,但可能力量更大。”

黄渤喜欢唱歌,也喜欢舞台剧表演。在孟京辉版的话剧《活着》中,他担任了主角富贵。谈起这部话剧在柏林的演出,黄渤说:演出是在柏林德意志剧院和汉堡塔利亚剧院,这是话剧人立志此生要来演出的剧场,席勒、布莱希特等大师都在这里上演过自己的剧目。剧院声场墙就是布莱希特加的,表演时总觉得无数大师的眼睛在剧场上空飘着。德国的戏剧氛围很强,400个剧院每天都有不同类型的戏在上演。演出时,有80%的观众都是欧洲面孔。在世界戏剧重镇能够得到观众起立鼓掌,黄渤感受到了一个严谨民族的热情,“一开始觉得这是他们对外来朋友的礼貌,后来剧院经理告诉我,剧院出现起立鼓掌的场面,一年也没有几次”。

黄渤承认自己戏剧经验少,因此,演出前两个月的排练他会格外重视。“演员隔一段时间就有必要回剧场,给自己的表演总结一下。影视比较像是‘吐’,肚子里有货,是平时看书、看电影的积累;戏剧像是‘反刍’,反复咀嚼,听起来有点恶心,但它会让你重新调整自己跟观众、剧场、演员之间的关系。”

人到四十该歇一歇了

告别电视剧《锋刃》剧组,黄渤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个剧组工作――《亲爱的》,一改往日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成功饰演了一位为找到唯一的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父亲的角色,他面对镜头读寻子启事的段落,让无数人心悸心痛。“这部戏完全没有喜剧成分,它更关注社会、人的命运和内心。黄渤坦言:我愿意尝试内心戏比较多的角色。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亲爱的》举行了两场放映和映后的交流见面会,每场都座无虚席,反响热烈,而且绝大部分观众都在影片放映后都留下来与导演面对面地互动。

影片中,“市井爸爸”黄渤因为寻找儿子吃尽苦头。一场在农村抢回儿子的戏份,黄渤、郝蕾和张译被赵薇率领几百个村民追赶,落荒而逃,这场戏整整拍了3天。黄渤每次都要抱着五六十斤重的“儿子”奋力奔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敬业精神全组上下看着都心疼。

黄渤此番角色的经历是前所未有的,他说:以往拍戏,我对自己的表演都有理性判断,但这个戏让你理性不起来。我经常在监视器前自己把自己感动了。这部电影像是有一只手,你无法阻止它伸进胸膛,触碰你的心灵。在黄渤的概念里,没有那么多表演理论的束缚,他认为审美会指引一个演员找到对的表演。“以前我可能在1分钟里用十个动作、无数话语强化人物。现在觉得,停顿可能比其他方法更有力量――表演不是绝对的。”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黄渤整个人就一直加速运转,根本停不下来。前几年,一天早晨醒来,黄渤想不起当天的通告,于是分别给公司和助理打电话询问,得知当天没事,他反而感觉浑身不自在。黄渤笑谈:一停下来会有落葬的感觉。这是一种病态,不正常。我都不惑了,也该歇一歇了,我这身设备已经磨了40年,不能老是五挡,该换四挡,慢慢换三挡了……。

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是黄渤近几年的最大愿望,但好演员总是身不由己,他不忍拒绝一个好导演和一个好剧本的邀请,尤其是对一个青岛汉子来说,做人要先讲义气。目前,黄渤已经进入乌尔善的魔幻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组,饰演胡八一最得力的盗墓助手王胖子(原名王凯旋),开始了漫长艰苦的盗墓历程。

黄渤代表作品盘点

《上车,走吧》

形象:来京打工的山东老乡 高明

如果说是宁浩让黄渤点石成金,那管虎便是他的伯乐,挖掘出他最精彩的一面。《上车,走吧》是导演管虎创作执导的一部电视电影,并获得了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围绕两个从山东农村到北京开302小巴车的年轻人的生活展开叙述,以非常平和的手法表现了“北漂”生活,一口的山东方言反映出一种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对文化撞击的反省,这是黄渤进入影视圈的开门砖。

《疯狂的石头》

形象:顽劣笨贼 黑皮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黄渤扮演的毛贼黑皮喜感十足,脏兮兮而顽劣,情商颇低,笨手笨脚,脑袋一根筋,笑料不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不是主角,他独具特色的表演却成了绝对亮点,片尾一场追逐吃面包的戏更是成为经典。

凭借《疯狂的石头》的高票房,黄渤红遍了大江南北,也因此获得了第七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和首届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2006年度新锐演员奖”。在层出不穷的老套笑料泛滥的年代,他用自己平民式的标签打开了新的戏路,拯救了大家日渐疲惫的审美观。

《疯狂的赛车》

形象:倒霉赛车手 耿浩

在《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后,宁浩意识到黄渤的票房价值,在接下来的《疯狂的赛车》中,黄渤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主角耿浩,贯穿全片。对比之前的角色,黄渤的演技再度突破,他的角色更加真实复杂,命运多舛,不仅玩起赛车,还卷入错综复杂的案件中,被众人追杀,并充满疯狂惊喜。而这名赛车手虽然噩运连连,却热爱生命,关心身边的人。无论是为了师父的尊严扔掉奖牌时的倔强,还是误入赛场被观众的呐喊激起曾经的理想,黄渤把他塑造得血肉丰满,让观众感同身受。

《斗牛》

形象:卑微农民 牛二

《斗牛》整部影片充满了黑色幽默,在战争年代,牛二卑微而坚韧地活着,为了保住自己和牛的命,想尽办法和日军、土匪、江湖郎中等各色人展开周旋。虽然电影打着喜剧的旗号,但更多时候却让人流泪。作为转型之作,黄渤把牛二骨子里的悲哀、淳朴善良与无能为力表现到了极致,再现了小人物无法抗拒命运的悲剧感。这部影片将黄渤推上了金马影帝的位置,也让他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充满情怀,以人性的真实来撼动人心。

《杀生》

形象:叛逆小混混 牛结实

管虎与黄渤的组合向来取胜,《杀生》也不例外。此次,黄渤更是奉献了教科书级别的演出,让很多人看过此片后为之感叹“他演得太绝了,看完电影两三天了,感觉自己像中了毒似的,沉溺其中。”牛结实是一名小混混,却象征了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主义,或许它们被现实压抑着,但对自由的渴求、对自我的向往与追寻从来没有消失过,他代表了我们身上的反叛精神,让看电影的人内心解放了一把,深度挖掘了人性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

形象:黑道痞子 徐达夫

影片中,黄渤再次饰演一名小人物――“自称”黑社会的上班族徐达夫。就连黄渤自己都笑称和“英雄”赵又廷比起来,自己就是“孬熊”,但是“孬熊”在拍起戏来绝对是“拼命三郎”,为奉献一部精彩的电影做尽疯狂事。

《人再途之泰》

形象:机智型神,悲催白骨精 高博

如果说徐峥和王宝强的组合延续了《人在途》的“衰运”,那么黄渤的加入则令这对“组合”全面升级成为新的“神组合”,可见他的戏份相当重要。就像黄渤所说:“这个人物身上的色彩性比较强,其实他的主要任务是给徐峥和王宝强施加压力、制造困难,是整个故事的推动器。徐峥遇到宝强很悲催,我会让他们更悲催,但其实我比他们还悲催。”徐峥以“白骨精”定义黄渤在戏中的角色,而这个“白骨精”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首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

《西游・降魔篇》2013年

形象:血腥凶残的孙悟空

票房:12.46亿 历史排名:4 年度排名:1

这是周星驰时隔5年的出山之作,被公认为《大话西游》的前传。而黄渤扮演的孙悟空被称为“史上最丑陋的孙悟空”,黄渤一露面,就有观众惊呼:“这不是火云邪神么?”而孙悟空变身之后,居然不是我们熟悉的“美猴王”,而是一只走国际化路线的金刚。造型虽然雷人,但还是以“黄氏表演风格”获得了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无人区》

形象:一个不靠谱的杀手 老二

这是宁浩、徐峥、黄渤这组“铁三角”的四度合作。影片中饰演冷血杀手老二的黄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倒霉蛋。尽管够狠够坏,但运气实在太差,而且很少有直立行走的动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地上举着枪而已,死了几次都没能死成,令不少观众都很好奇:“黄渤究竟死没死呢?太不靠谱了!”影片中黄渤是个不靠谱的杀手,而现实生活中,他的确太靠谱了,凭借此片获得了第八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

周刊点评:“黄氏风格”讨喜

虽然银幕形象不断转型,但细数黄渤饰演过的角色,不难发现他已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喜剧路线,打造了独一无二的“黄氏风格”。他的表演中蕴含着许多学问,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他的演技棱角鲜明、注重细节、表现力强,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强烈的戏剧化处理,会迅速在观众中建立认知,为人所接受。他对生活的理解、作品的态度、形体语言的充分使用,形成了“黄氏风格”的三大特点。早前对黄渤采访时,他曾说过,自己看自己的戏时不会笑,因为总能挑出一些毛病,也正是因为这种挑剔,他才有了进步的空间。

从黑皮,到牛二,黄渤对于小人物的刻画令我们的印象越来越深刻,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他离这些小人物越来越远,这种变化,黄渤表示不担心,“之前的生活基础给了我小人物的积累,但它就像青春一样,一去不复返,而现在的生活一样能给与我其他类型的养分,给我新的经验。”

观众观点:为什么是黄渤?

黄渤演出了小人物的无奈、苦涩和隐忍、乐观,大多数中国人的状态。

因为大家感觉黄渤跟自己最像,一个丝,但是倔强的奋斗着,忍受着他人的轻蔑和不懈,为了梦想,为了生存一直奋斗。

这一类有喜剧元素又稍微有些小沧桑的电影都爱找黄渤,他适合演这一路戏。

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突然间一碗白粥榨菜,相当抢手。

他很敬业吧,而且一副大众脸,更让观众觉得是接近生活中的人物。

因为他搞笑,大家都想轻松点。

人物拿捏细致入微,接地气,有亲和力。很生活化的演员,加上幽默不装!有特点的演员会招人喜欢!

(部分采访素材来自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和北京广播网《播播会客厅》的黄渤专访)

上一篇:跨洋直播的故事102011琉森音乐节转播随笔 下一篇:“工业云”时代的地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