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散瞳验光对小儿屈光不正筛查的分析

时间:2022-08-22 10:40:28

非散瞳验光对小儿屈光不正筛查的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大规模非散瞳验光的筛查,探讨小儿屈光不正的发病情况。方法 抽取本地区三个小学的小学生200名作为调查对象,都进行了非散瞳验光。结果本组小儿随年龄增加近视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多,而远视的检出率则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非散瞳验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

屈光不正是远视、近视及散光的总称,过去屈光不正的高发期是在小学5、6年级,而目前屈光不正已出现低龄化趋势,其中近视低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去除遗传原因外,过早的接触视频终端,是造成近视低龄化的主要诱因[1-2]。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的6岁儿童近视患病率是10%左右,12岁时增长到40%,16~18岁青少年中70%有近视[3]。小儿屈光不正近视眼的流行将会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4-6]。本文通过大规模非散瞳验光的筛查,探讨小儿屈光不正的发病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3个小学的小学生2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0岁;无明显影响眼底的全身疾病与曾行眼内手术的儿童;教师与儿童知情同意。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7.85±3.62)岁;其中6~8岁120例,8~10岁80例。

1.2方法 本文所有儿童在我院的验光配镜中心被专业验光师完成屈光检查。采用NIDEKARK-30手持电脑自动验光曲率仪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进行客观验光检查,验光师分别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1.3判断标准 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0.50D的眼。散光眼:睫状肌麻痹后,柱镜屈光度的绝对值≥1.00D的眼。远视眼;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2.00D的眼。

1.4统计方法 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屈光不正发病情况对比采用χ2分析,P

2 结果

经过观察,在小儿非散瞳验光筛查结果中,近视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远视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屈光不正是学龄儿童的常见眼部疾病,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日常生活视力低下,绝大多数是因为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比如有很多需屈光矫正的儿童所佩戴的眼镜并不合适,而已佩戴眼镜的儿童在佩戴眼镜后视力也未达到其最佳矫正视力,造成儿童视力逐渐下降[7,8]。如果屈光不正的小儿没能及时正确佩戴矫正眼镜,视网膜的物象始终模糊不清,而大脑中枢长期接受这种模糊刺激,就会形成弱视。也有学者认为中高度屈光不正是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70%为远视性弱视,应尽早矫正屈光不正后,进行弱视训练[9]。

本文结果显示,小儿近视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远视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在屈光不正的预防与干预中,及时佩戴眼镜进行矫正;让小儿尽量远离Ipad等电子产品;眼睛与电脑距离不少于50cm,20~30min休息1次;依据身高调节桌椅高度。

总之,本地区小儿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严重,随年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多,远视患病率逐渐减少,要积极加强早期验光。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努力提高弱视的防治水平[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99-451.

[2]徐静,肖满意.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弱视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8,8(2):588-590.

[3]吴飞,宋桂杰.187例儿童弱视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47-3548.

[4]Wai MS,Lorke DE,Kung LS,et al.Morphogenesi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hoto receptor of the chicken and the effect of amblyopia in neonatal chicken[J].Microsc Res Tech,2006,69(2):99-107.

[5]Tarutta E, Chua W, Young T, et al. Myopia: Why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Myopia? Novel Approaches to Risk Factors Signaling Eye Growth-How Could Basic Biology Be Translated into Clinical Insights? Where Are Genetic and Proteomic Approaches Leading? How Does Visual Function Contribute to and Interact with Ametropia? Does Eye Shape Matter? Why Ametropia at All?[J]. Optometry & Vision Science, 2011, 88(3): 404-447.

上一篇:浅谈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处的应用 下一篇:胃切除术式对术后并发胆石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