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你“回家”了吗?

时间:2022-08-22 09:48:21

【前言】过年,你“回家”了吗?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大陆,2014年的春运于1月16日拉开帷幕,一直持续至2月24日,共4 O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1月14日下午国新办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今年初步预测客运量将达到36.2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亿人次。显然,马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人比往年更多了。 对于铁路部门而言,今...

回家过年,是多少在外打工、求学、创业、工作的游子们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便更想在春节里回到那日夜思念的故乡,看看那天天为自己担心的父母,与兄弟姐妹吃顿团圆饭,再走家串巷瞧瞧昔日的伙伴……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回家过年”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除了路上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堵”外,“回家过年”的意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那么,马年春节,又有哪些变化呢?请随我们的记者,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播报】

马年,回家的人更多了

大陆:预测客运量达到36.23亿人次――

在大陆,2014年的春运于1月16日拉开帷幕,一直持续至2月24日,共4 O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1月14日下午国新办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今年初步预测客运量将达到36.2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亿人次。显然,马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人比往年更多了。

对于铁路部门而言,今年春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铁路总公司迎来首场大考。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个春运,是其政企分开后遭遇的首场考验。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2014年铁路的春运同比增长了7.9%,“特别是务工流、探亲流、学生流高度叠加,铁路运输的能力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尽管如此,“铁路今年仍以实现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为目标,努力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节前安排开行客车2667对,增加157对;节后安排2677对,增加139对。运力安排创下历年之最”。

在航空方面,据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表示,今年民航春运旅客运输量在4200万人次左右,比去年增加10%。春运期间,除在国内定期航班每周超过50000班之外,民航加班也达到1.2万个。乘坐飞机的旅客几乎都为航班延误而头疼。今年春运民航部门将重点整治航班延误问题,提高航班正点率。

公路方面,交通运输部春运办公室负责人蔡团结分析说,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具有充足的运输能力。今年春运期间,全国公路客车平均日发260万个班次,比去年同期多出20万个班次。一辆班车按照可乘坐35个旅客计算,一天全国汽车可运输9100万人次旅客,40天可运输36.4亿人次,超过预测的客流量。

台湾:也面临着“回乡难”问题,涉及千万人次――

在台湾,虽然人口只有2300多万,从北到南也就340多公里长,却也面临着“回乡难”问题,同样涉及上千万人的密集移动。特别是在北部工作的人,过年期间也要回中南部乃至东西部的家乡过节。而在9天的春节假期里,甚至大年初二媳妇回娘家这一天,都能让岛内的交通压力陡增。每到年节,台湾主要公路大多塞车,从台北南下高雄,走高速正常4个小时车程,但是春节期间,走8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今年春运,台铁东部干线于1月7日零时起开放春节车票网络订票。未料,十几万张票在1分钟之内被“秒杀”一空,预售量创下历史新高,高达58万张,还有30万笔订票无功而返。台湾铁路管理局官员表示,去年春节车票开卖第1分钟仅抢订2万多张票,去年中秋节提升至10万余张,“今年开卖数字是历史新高”。

台湾“春运”,被称为“春节疏运”或称“春节返乡”,今年,台湾铁路的“春运期”为1月24日至2月6日。据统计,春节离岛航空运能,澎湖1432架次,提供逾10万个座位;金门1488架次,提供逾14万个座位;马祖268架次,提供逾1万个座位。

为了应付人潮倾出、车潮不断的“春运”,台湾交通系统每年都会推出各种应对策略,力求为出行者提供最大运输能力。除了高铁、台铁加开班次,“春运”期间,台湾当局还在各大媒体刊登广告,各区域性地图,将民众返乡可选的公路运输主干道区罗列出来,分流返乡人潮,例如直接到高雄的,建议走“国道3号”;台中以北的,建议走“国道1号”等。下了高速之后的各种平面道路的“替代道路”也有明确标注。

两岸:“跨海春运”比往年具有更大规模――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日趋密切,民众往来两地更趋频繁,“跨海春运”(在大陆的台湾民众,或在台湾的大陆民众,返回故乡过春节)也随之具有更大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两岸民众跨海返乡过春节的人数将达数十万人次。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在例行新闻会上表示,两岸民航“小两会”已协商确定2014年春节加班机安排。2014年春节加班的期限是1月17日到2月14日,加班总量不限,双方每周客运定期往返航班将增至828班,部分台商,台胞需求集中的大陆机场加班额度较去年有所增加。比如上海浦东今年将达到双方航空公司各105班,北京、天津至台湾直航包机计划212航班,跟去年相比大幅增加了一倍多。另外,南京不再设定加班上限。

与此同时,记者从福州海事部门获悉,今年春运期间,“两马”航线计划安排80个艘次(进出各40艘次),“海峡号”航线计划安排62个艘次(进出各31艘次),预计将有约15000人次往返两岸。

此外,为了保障“春运”水运安全,福州海事局分别在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罗源湾、海坛海峡等处,布置了海巡艇。东海救助局福州基地、东海救助第二飞行队分别派驻了专业救助船和直升机,海陆空三位一体应急待命就绪。海事部门提醒,各船舶要及时接收气象、海况及雾况等航行安全信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拨打全国统一水上遇险求救电话:12395。

【记者连线】

马年,春节过得是心情了

自2003年1月26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经香港中转,缓缓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成为54年来台湾首次合法降落大陆的航班,自此拉开了两岸跨海春运的序幕,到如今的两岸直航班机常态化运营,已历时10余年了。在这10余年里,两岸交流交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岸民众除了到对岸旅游参访之外,还有太多的人把工作、学习乃至生活都搬到了海峡对岸。对于返乡过年,由于时过境迁,大家对此的表现也不同了。

台湾女生小碟在北京中医院学习了近5年,今年是最后一年,她通过台商协会订到了包机票,于“春运”首日1月16日顺利返回了台湾的家中过年。她在同记者的“连我”中讲述道,她来北京读书4年多了,每年都要返回台湾的台南家中,因为家中有父母和一个弟弟,自己是老大,她总觉得,如果自己不回家,那个家年就过得不完整,何况她更习惯于那个家,自己至今还未找男朋友,所以,家对于她而言,是唯一的去处。虽然,每到年关,往返台湾的机票十分难买,但好在学校、航空、涉台部门等单位想他们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了返家的困难。

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而今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湛女士,近几年来年年都带着一家人回老家四川过年,对于她而言,早年远嫁台湾完全是出于生活的艰辛,那时台湾比她老家富裕,加之她与他老公的缘分,这才有了两岸婚姻的一段感情。如今,她的老家发达程度早已超过了台湾,自己娘家盖上了三层小楼,有了小汽车,日子比她在台湾的家强多了。而一到年关,母亲就不停地打电话,要她带着女婿及外孙回四川过年。湛女士在电话里对记者说,现在娘家好了,她心里特舒坦,不自觉地感到腰板硬了。

已在北京创业有成的王小姐,与自己的大陆男朋友经营着一家台湾味的餐饮门店,她与他是大学同学,两人的家都不在北京,王小姐是台湾南投人,其男朋友是大连人,今年他们约定,两人都不回老家过年了,就在北京。在店里,她给记者冲了一杯台湾的快乐柠檬,继续对记者说,之所以选在北京过年,一来,店刚刚有了起色,他们想在春节期间更上一层楼;二来,回家过年过的是心情,能回家过年同家人团聚,心情自然好,但今年他俩选择不回家,为了事业,为了自己的梦想,同样心情是好的,这个年过得也一定有味。

【温馨故事】

马年,兜里揣着新意回去了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结”,几千年了,亘古未变。在外一年,闯荡一年,打拼一年,学习一年,过年了,是回家的时候了。回家,就是要把一年来在外满满的收获,随同放松的心情捎回来,与亲人一起分享。

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乘务员陈小姐回忆,她已经连续两年在春运期间值机北京至台北桃园机场了,今年继续。就拿春运开始这几天来说吧,次次航班上都是满满的,往返来回不仅座位率达到100%,而且旅客带的年货重量已经达到了满负荷,年货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特产,这也体现了一种变化。过去大陆民众到台湾去会买一些电子产品什么的,如今这方面需求已经少了,而台湾民众到大陆过去会排斥的当地特产,如今已成伴手礼了。

成同学是大陆的一名交换生,去年刚去的台湾,在台湾铭传大学。由于首次去台湾,心情特别激动,也十分愉快,不到半年的时间,已将台湾摸了个遍,知道了哪里的景色最美,哪里的东西最有特色,最能代表宝岛台湾,她都了如指掌。这次马年春节,她可过了把“疯狂采购瘾”。她说,台湾的许多东西比起大陆来,还是非常便宜的,尤其是特色小吃类的东西,我就喜欢那牛轧糖,吃起来也不甜得发腻,还有那创意十足的小东小西,采购回来送同学、小伙伴们,称心极了。

小宋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台生,今年夏季就要毕业了,他读的是经济管理硕士,前几年春节,他都同其他几位同学一道,回台湾家里过年,今年也一样。只是今年所不同的是,他不再采购太多的大陆特产了,而是自己在心里揣着一个心愿回去。这个心愿,他说他整整酝酿了一年,也实实在在的通过思考、考察、实践了一年,那就是他回去要对父母说,毕业后他不再想回台湾了,而要将自己的人生放在大陆。他都想好了如何说服父母,说服女友。为此,他把近阶段大陆的各项政策,尤其是深化改革的政策学了个遍。他非常的坚定,只有在大陆,他的未来才会有个充满希望的梦。

上一篇: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下一篇:现代课堂呼唤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