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审美视域中的求职表现

时间:2022-08-22 09:41:35

略论审美视域中的求职表现

在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求职焦虑有增无减,于是,更加浮躁不安。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却己然几无心思安心学习。加之多方就业指导不力。可怜了悻悻学子如无头苍蝇茫然不知所向,只觉得无以拼爹恨父不成龙。有鉴于此,本文试从品牌文化和美学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求职时的审美形象设计要领,以飨读者。

一、现象或问题归因分析

【现象一及其归因分析】

03级学生毕业在际,部分学生要考研,上课时教室里空空荡荡让教授们感觉尴尬:铃声响了,教授的书包在讲台上放好了多媒体的屏幕也放了下来并且主机盖也已经打开手拿讲义粉笔准备兜售知识了无奈学生上帝们还没到来只好又摸出水杯来强作从容状……

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可罗雀。我想起这些词句来。

我又去看看隔壁讲授《xx美学》的某教授的课堂,彼此彼此。

学生们哪去了?

答:准备考研去了。应聘去了。实习去了。

我们的学生如此地急功近利?如此地舍本逐末和浮躁散漫?为什么?

有人认为是社会大环境使然。这并非没有道理,但不是全部。作为大学,一方面受制于社会,要主动适应社会,但另一方面或许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和价值:相对独立于社会,超越社会功利,并且引领社会潮流。从前后两个方面的比例关系或者对照比较来看,显然,社会牵着大学鼻子跑的情况更加强势和显著(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需求决定办学思想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正常现象,例如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必视需而定),但是大学影响和引导社会发展的价值却明显的削弱了。

以上,说起来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滑坡成为普遍现象,学生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从学校所获得的本领却并不足以令他们获得影响或引领社会的能力!而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就算不错了。权衡之下,学生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服从社会而不是遵从学校(当然拿文凭一事例外:平心而论,事实上学校能给予他们的最主要的也就是这个文凭了,而不是主要的给予他们某种本领或者能力)。

但是,受这个大势和风气的影响,不来听我的课就去求职,显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鲁莽行为。因为他们还并不知道该怎么去求职.而我本来可以给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的。

【现象二及其归因分析】

话说当年悉尼为了主办奥运会,就专门雇请了一家公关公司,后来这家公关公司也被北京雇请来为申奥服务a公关公司甚至介入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斡旋。其重要功用之一就是塑造形象。形象这玩意儿,即使美国总统也不能疏忽大意。事实上历届美国总统,白宫是为其甚至准备了服饰顾问的(履行的是我们外交部礼仪司的部分职能)。

是的!任何一个国家、政党、企业、团体和个人都有一个品牌、品位、品质和形象问题。大学生也不例外!

试问,大学生们求职之前是否真切而严肃地思考过自身的形象问题昵?又或者是否仅仅只是关注到涂脂抹粉、衣着打扮这个肤浅层面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话放在求职问题上,“器”字就包括求职者自身的外在形象表现,而且这个外在形象表现最终是由求职者的内在品质所决定的。内容决定形式!

二、求职行为的实质分析

(一)求职的实质是推销特殊商品

大学生不是依靠资本吃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的人,他们为社会提供的只是劳动力(考虑到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我必须说,他们主要是提供不一般的、智力成分权重较大的劳动力),换言之,他们能否就业实际上就是看是否有人认购其劳动力。“卖”出去了就进入就业状态,没“卖”出去就呆在待业状态里。

那么,怎么才能及时把自己长期以来积蓄和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卖”出去呢?

我想结合品牌文化并主要从美学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任何一件商品,在商业社会,都可以分类入三个层次:

1.实力名品:口碑好,声誉佳。即使眼前没见到实物,人家心里也有这商品,并且以自己可以使用它而获得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这就是著名品牌,质量上乘,可靠,历久不衰。

2.魅力新品:人家心里本来未必对它有印象,姑且不论质量,仅就其形象而言,就是抢眼,能够吸引人家的注意力,并且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深入人心的冲击力。

3.滞销产品:所谓滞销产品,未必最后不能销售出去,只是销售得很凝滞,即使有上乘的质量也卖不出上乘的价钱,而且迟迟不能实现价值,所以叫做滞销货。

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特殊商品”。大学生的劳动力并不例外。你可以对号入座。

(二)“特殊商品”的价值构成

大学生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生产厂家的品牌价值:主要包括学校的品牌价值以及其家庭甚至地域和国家的品牌价值。

2.产品自身的形象价值:即吸引眼球的能力,给人留下记忆的能力和构成符号价值的能力。

3.产品内在的品质价值:即使用价值或实用功能。

(三)美学视野中的价值建构

作为特殊商品,大学生的劳动力在美学视域中,怎么进行价值建构呢?

在几乎所有美学教程中都会讲到审美价值的建构问题。审美价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形象性内容:直观真实,必须能唤起人脑的表象活动。

2.情感性内容:情感问题的本质是功利性,人们关注和强调的是善。

3.想象性内容(召唤结构):即接受者情感赖以生发的

“作品”的想象空间,包括期待视野中的可塑性、成长性或增长

点,通俗地说就是可以预期的潜力,也可叫做魅力,能使人有所

期待,符合人家相应的期待视野,给人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

的弹性空间或张力空间。瑞士美学家布洛所提出的“审美距离

说”在这一环节的把握上是十分重要的。

三、基于品牌文化与美学原理的求职形象解决方案

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实质上就是推销自身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推销行为。因此,在及其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展示自身的价值就是求职能否成功的关键。

根据以上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价值内容和审美价值建构内容,大学生求职时在如下几个原则上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1.慎重介绍自己的出身背景。

2.必须设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应该留下好印象――符

上一篇:浅论时代因素对架上基督题材表现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虐恋情感下的服饰文化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