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说课稿

时间:2022-08-22 07:55:32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七台河市第二中学的政治教师薛宪云,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下面我从说设计理念、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兴趣不浓、思维活跃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体验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课标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和信心。

二、说学生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特长生比较多,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所以本节课我设置“情景再现”“读一读”“想一想”“畅所欲言”等栏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三、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分析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是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题,本框题承接了教材第一课“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之监督权”这部分内容,又为后面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学习埋下伏笔。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政治常识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本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以及意义,学会如何行使监督权。

(2)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逐渐提高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的认识,鼓励学生初步树立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根据案例,分析民主监督的渠道,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珍惜自己享有的民利,逐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2)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教育,逐步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逐渐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情和本节课的特点设立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难点:公民如何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

为了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辅之以学案导学法。利用图片、小品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分析案例和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法

依据学案,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现在我来具体说一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教学目标的。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通过学过的内容导课。

设计意图:问题导课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想一想”小栏目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根据之前的案例和刘某的实例,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感而发归纳出民主监督的意义,以及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培养学生维权意识和义务意识,逐步增强学生主人翁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畅所欲言

你遇到过或看见过有关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事情吗?当时这件事情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学生讲案例,其他同学分析、交流,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了学生思维,学以致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升华,顺利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生通过谈收获,回归到本节课的主题,完成教学目标,首尾呼应。

(六)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七)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既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又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学生体验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体验、合作探究的体验、情感的体验,不仅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我认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这样面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上,才会有充足的准备。

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

存在的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会涉及社会的消极面,要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在这方面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如果在加入一些赏识教育会更好一些。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讨 下一篇:如何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